博海拾贝 文摘 “机甲战士” 外卖小哥现身上海 负重一百斤一口气爬五楼

“机甲战士” 外卖小哥现身上海 负重一百斤一口气爬五楼

作者 / 曹培信、刘俊寰、牛婉杨

来源:大数据文摘(ID:BigDataDigest)

在电影《明日边缘》中,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丽塔・沃拉塔斯基是一名 “全金属战士”,这种机械外骨骼设备能够帮助士兵承担负重的情况下又不影响机动性,从电影呈现的效果来看,妥妥的未来单兵武装的热门方向。

不过,谁都没想到的是,这套机械外骨骼设备竟然在外卖行业率先落了地。

4 月 22 日,上海近铁城市广场中出现了这么一名外卖小哥,他身着外骨骼机甲装备,背重达着 100 斤外卖箱,却行走爬楼身轻如燕。

据了解,这套全身形外骨骼机甲装备自重 16 公斤,额定负载 50 公斤,整个装备有 12 个运动自由度,其中 4 个自由度为主动驱动,灵活度可以说是十分抢眼了。而且这套机甲装备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不一样,有些 “关节” 需要和人体柔性运动相配合。

工作时,人主要承担的是操作力,整个骨骼有 12 个运动自由度体现灵活性,其中 4 个自由度为主动驱动,这套装备会通过骨骼把力量传导到地面,因此不管设备自重和负载到底是 30 公斤还是 50 公斤,肩膀只需承担 5-10 公斤的力。

就像是去超市买了几百块钱的东西,但是只用背一桶金龙鱼油重量的东西就能回家。

看这个炫酷的外形,竟然和 PS4 独占大作《死亡搁浅》游戏里的 “快递员” 形象颇有神似,也难怪有网友惊呼,“未来世界” 这么快就到了吗!

饿了么回应:仍然在测试阶段,落地时间未知

小哥在知乎火了之后,饿了么官方回应称,小哥的机械外骨骼是饿了么的一次尝试性研究,他们一直在做一些看似 “无用之用” 的东西,外骨骼机甲是外卖行业内的一次创新尝试。

这次脑洞大开,是因为他们想要探索未来的外卖配送方式,用以研究如何为那些没有电梯的老小区、高峰期无法用电梯的写字楼大批量送餐等,是业内的创新尝试。

这套外骨骼机甲自重 16 公斤,可用于身高 1 米 7 到 1 米 8 身高正常体型的普通人。

不过,饿了么的这套 “外卖盔甲” 也不是说用就能用的。毕竟这个外骨骼设备主打的是人机协作,在使用前,还需要使用者和设备磨合一段时间,包括让使用者适应装备上身的感觉、学习装备的使用方式,同时装备也要通过软件标定,来匹配不同使用者的运动方式和习惯。

饿了么也非常实诚的表示,目前这套装备的落地时间还没有时间线。由于这个外骨骼的成本投入较大,所以距离正式给到饿了么小哥使用,还有很多的测试空间,暂时不会全面投入,但是会持续探索。

饿了么创新业务负责人林鹏亮也表示,接下来一年将在外卖领域开拓餐饮品类的创新,包括物流模式的创新,“网传的是我们外骨骼送外卖设备,是我们针对特殊餐饮外卖的创业测试,另外像外卖骑手高峰期上大厦楼梯、一些大城市的非电瓶车送餐区域等,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不过,这个外骨骼的成本投入较大,所以距离正式给到快递小哥,还有很多的测试空间…… 本地生活的科技感研发,使未来一切都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样的好事可不能只让外卖行业沾了光,通过软件和功能的不断完善,装备可以在普通人穿上之后很快适合人的运动习惯,让骨骼带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在医疗康复领域相信一定也会大有作为。

有 12 个自由度的下肢助力外骨骼,轻松负重 50 公斤

饿了么官方官方回应中称,这次的外骨骼是和傲鲨智能合作完成的研发。

文摘菌也去搜索了一下这家公司。傲鲨智能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自主研发并掌握核心技术的外骨骼机器人科技公司,在两年内发布了 3 款外骨骼产品,分别是上肢外骨骼、下肢外骨骼和腰部外骨骼。

而这次饿了么小哥用到的就是下图这样的下肢外骨骼,傲鲨智能称,这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有 12 个自由度助力,穿上它能够轻松负重 50 千克。

从图片来看,这款下肢机器人外骨骼在髋部和膝部都附有驱动单元。这种外形在很多医疗康复外骨骼上都有使用,如 HAL 外骨骼、布法罗机器人下肢外骨骼等等。

布法罗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

布法罗机器人的下肢外骨骼

据知乎网友 @打荷雨爆料,根据一份傲鲨智能 19 年的专利书,傲鲨的外骨骼是模块化设计,因此腰部助力外骨骼的驱动单元也用在了其下肢外骨骼上,可以推断其驱动单元的结构为:扁平电机 + 谐波减速器 + 同步带 + SEA + 从动关节。傲鲨的这款外骨骼是一根杆,后腰连接两侧腿部的也是两根碳纤维杆,十分简单,这估计得益于其电路硬件部分的集成小型化,这个设计的最大优势是构造简单,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130 年前的机械设想,能打造 “超级战士” 也能辅助老人爬楼梯

机械外骨骼最早可以追溯到 1890 年俄罗斯工程师尼古拉斯・亚金的一个设想,就是下面这个有着一撇小胡子的大叔穿戴的设备, 它使用储存在压缩气囊中的能量来协助移动,是一种被动的机械装置,需要人力辅助。

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真正意义上的与人类运动相结合的 “机械外骨骼” 才开始出现。通用电气 (General Electric) 和美国武装部队 (US Armed Forces) 联合开发了一种名为 “哈迪曼”(Hardiman) 的服装。这套衣服由液压和电力驱动,使穿着者的力量增强了 25 倍,因此举起 110 公斤感觉就像举起 4.5 公斤。

不过当时一套 “哈迪曼” 设备自重就高达 680 公斤,显然不是一个成熟可用的产品。

但是 “哈迪曼”(Hardiman) 项目无疑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 通过机械外骨骼打造 “超级士兵”,所以后来的机械外骨骼研究基本都是面向军事应用。

这其中包括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在 2011 年 9 月启动了勇士网络计划,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 (Wyss Institute) 在这项计划中就提供了一套 “软外套” 机械装置。

但是哈佛表示,我们不只是为了军方打造 “超级士兵”,我们更希望能够帮助残障人士(我们只是想要经费)。

后来美军还通过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研制了几款外骨骼装置,但是都没有得到可以普遍装备的产品,2019 年,美国陆军的 TALOS 外骨骼项目被搁置。

机械外骨骼的出现无疑给了下肢残障人士重新站起来的希望,通过机械外骨骼辅助行走,可以有助于中风、嵴髓损伤的康复,比如 Ekso Bionics 公司生产的 Ekso GT,可以帮助患者重新站立行走,成为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批准用于中风患者的第一个外骨骼。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两种遥控的通用动力外骨骼设备,CAPIO 和 VI-Bot,其外骨骼技术也正在开发中,以提高手术期间的精确度,并帮助护士移动和运送重病人。

此外,被动式外骨骼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工业,其目标是减少工人受伤 (特别是在肩膀和脊椎) 和减少由于疲劳造成的误差。

这样的 “黑科技” 当然也不能少了日本的参与。去年 12 月,日本企业 INNOPHYS 正式发售可穿戴肌肉辅助外骨骼设备 “Muscle Suit”,根据人造肌肉原理,能够为身体减轻 25.5 公斤的负重,举起 50 斤重量的物体不是问题,而且使用方法也十分简便,只需为设备打气 30 次后穿上即可。

不过,这个设备可不是拿给年轻人用的,众所周知,日本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很多老年人生活都无法自理,而这个设备能够缓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这或许也正是在知乎关于机械外骨骼送外卖的提问中,这个让人心酸又暖心的答案获得了近 5000 赞的原因。

机械外骨骼作为一项辅助、帮助人类的创意产品,不管是在军事、医疗还是工业领域,都有很多团队在积极完善技术,希望能够早日实现大规模使用,但是 “饿了吗” 这一款针对外卖的机械外骨骼却让这一技术有了完全不同的应用场景。

也许未来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穿着机械外骨骼狂奔的年轻小伙,可能并不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 “超级战士” 出动了,而是一位外卖小哥正在给你送煲仔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241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