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今年最惨 IPO

今年最惨 IPO

今年最惨 IPO 的故事出炉了。今天一大早就出了消息,软银斥资 95 亿美金,打包注资曾经美国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WeWork,含泪控股了大概 80%。95 亿美金的注资计划主要是三部分,一是 50 亿美金的银团贷款,二是不超过 30 个亿美金的股份要约收购,三是加速之前承诺的 15 个亿美金注资。

前后一通操作下来,等于软银这么多年,花了 150 多亿美金,买了一家估值只有 80 亿美金的公司 80% 的股权,赔到了姥姥家。

小伙伴评论说,像极了大伙平时炒股追高被套,亏了几十个点后,含泪补仓拉低成本的样子。。孙老板不愧当过 3 天世界首富,真勇士也,自己投的公司,吐血也要接下来。。

WeWork 不少小伙伴应该都听过,近几年算是新经济的一个代表,和国外的 Uber、Airbnb 号称共享经济三巨头,很是风光过一阵子。

2010 年,亚当・诺伊曼和妻子丽贝卡・诺伊曼等在纽约创立了 WeWork,主打的是共享办公的路子,做另类的房屋租赁生意。公司主要的业务模式就是先从市场上租房子,签一个相对长期的合同,然后改造一下,再以更高的价格租给别人,赚中间的差价。

虽然做的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公司一直称自己是共享经济公司,是大数据,做的是 “空间即服务” 的生意,很是受到市场的追捧。然后 2017 年,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时候,WeWork 遇到了孙正义。

这是日本巴菲特和美国 “阿里巴巴” 的史诗级碰面。当年只用了 6 分钟就投了马云 2000 万美金的男人,用了 12 分钟给亚当・诺伊曼拍了 44 亿美金。手握千亿美金愿景基金的孙老板一度表示:

WeWork 就是我的下一个阿里巴巴。

不过 WeWork 还不够大,不够值钱。于是诺伊曼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 可劲烧钱扩张。越烧钱规模越大,亏得越多,但抢着要投钱的人也越多。在孙老板的护航下,WeWork 的估值一路从不到 200 亿美金,飙升到了今年年初 470 亿美金的巨额。

一片繁荣背后 WeWork 面临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 ——WeWork 不仅一直没找到挣钱的模式,还走上了以买代租的重资产模式,距离高科技的距离越来越远不说,更是在花 2 块钱挣 1 块钱的路子上一路狂奔。。

可惜估值往往就像爬山,上去快活下来难。今年年初,气势汹汹的 WeWork 带着高达 470 亿美金的估值申请上市,结果被扒出来一堆烂账,估值从牛逼哄哄的 470 亿美金一路暴跌到 120 亿美金,投资人亏得泪流满面,最后撤回了 IPO。围观群众惊了个呆。

后来福布斯更是直接给了 WeWork28 亿美金的估值,来了个脚踝斩中的脚踝斩,公司和投资人的脸都被打肿了。今年最惨 IPO 当之无愧。。

软银当年因为 2000 万美金投资阿里巴巴,最后获利超过 1000 亿美金而声名大振。但这些年孙老板和软银挥舞着钞票四处投资,轿子抬得一次比一次高,却反而没怎么挣到钱。小伙伴调侃说,孙老板当年从阿里身上挣到的钱,这次估计不少都要亏在 WeWork 身上。

这几年各路 VC 和投资机构捧出来的公司很多,风一吹起来的时候,大伙都生怕自己跑得比别人慢,投的没别人多。当年的地产电商是这样,共享单车是这样,WeWork 也是这样。就算公司根本没有挣到钱,也有投资者哭着喊着要送钱,最后一二级市场估值严重倒挂,直到公司玩完,或者上市的时候泡沫被彻底戳破。

今年年初,在东京的一个会上,孙正义讲到了之前的一段往事。亚马逊发展早期的时候,孙正义曾经和贝索斯达成了协议,要以 1 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亚马逊 30% 的股份。但贝索斯坚持要 1.3 个亿美金,最后生意吹了。后来孙正义经常表示,没有投亚马逊是个大错误。

小组对比了一下 WeWork 和亚马逊,差距很明显。光烧钱是烧不出好生意的,大量投入闪电扩张的事情当然能做,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有优秀的商业模式,能挣钱才行。

盈利可不会说谎。

来源:搬砖小组 微信号:banzhuanxiaoz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814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