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Facebook 首任总裁肖恩・帕克:我帮助人类至少 3 次改变了世界,但我自己却始终是个局外人

Facebook 首任总裁肖恩・帕克:我帮助人类至少 3 次改变了世界,但我自己却始终是个局外人

1979 年,肖恩・帕克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父亲是美国政府的海洋研究科学家,母亲是广告经纪人,从小父亲就告诉他:如果想要冒险,就应该在成家之前。

肖恩 7 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学习编程,16 岁时,肖恩已经有了很强的黑客技术实力,于是开始跃跃欲试。他入侵了一个财富 500 强公司的网站,还没等他退出登录,父亲觉得他在电脑上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就拔下了他电脑的键盘线,这导致泄露了 IP 地址,使得 FBI 追踪到了这个 16 岁的黑客。因他未满 18 岁,法庭只是判他为社区义务劳动。

1996 年,肖恩在弗吉尼亚洲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高中结束时,由于他参与的项目众多,每年的薪水高达 $80000,因此他的父母同意他不上大学,直接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16 岁时,肖恩在网上认识了当时只有 15 岁的肖恩・范宁(Napster 创办人),1999 年,当 18 岁的肖恩・范宁说要成立在线音乐服务 Napster 时,肖恩决定参与,于是他孤身一人从弗吉尼亚州前往加州的旧金山,加入到了创业队伍中。

Napster 是一款点对点(P2P)音乐共享服务(类似于音乐版的快播),它的出现,使得音乐爱好者之间共享 MP3 音乐变得十分容易。Napster 一经上线便大受欢迎,用户量轻松突破千万,在最高峰时 Napster 网络有 8000 万的注册用户。不过很快,Napster 的这种不用付费就可以听歌,随意下载版权歌曲的模式损害了各大唱片公司的利益,于是各唱片公司群起围攻,一起起诉了 Napster,后来 Napster 败诉然后被联邦政府关闭了,只维持了 20 个月。

Napster 虽然关闭了,但是肖恩和好友一起开创的 P2P 分享模式却彻底改变了音乐产业,将 CD 送进了坟墓。

由于肖恩高中毕业就直接开始创业生涯,所以他把在 Napster 的时光称为自己的大学教育,名曰”Napster 大学”,虽然 Napster 失败了,但是肖恩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法律、金融合作、企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001 年,肖恩和几个合作伙伴从红杉资本得到了一些启动资金,同年 11 月,他们推出了 Plaxo。

Plaxo 集成到了微软 Outlook 电子邮件的在线通讯录上。

Plaxo 可以提供用户实时更新通讯录的网络服务。比如,A 和 B 是朋友,互相之间保留了对方的通讯录信息,如果 A 更新了信息,B 无法实时收到更新内容,不过,只要 A 和 B 使用了 Plaxo,信息更改后,无需手动重新更新资料,Plaxo 会自动帮你更改你通讯录中的相关细节,你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对方工作地点或者联系方式的更改而与他失去联络,只要大家还是 Plaxo 用户。

不过,随着公司慢慢步入正轨,肖恩的随性、特立独行的办事风格也越来越明显,经常翘班,脾气暴躁,开会经常迟到几个小时,最后,因为在 Plaxo 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和投资方产生纷争,肖恩被公司投资方红杉资本的迈克尔・莫瑞赶出了自己创办的公司。

由此,肖恩和红杉资本交恶,不过后来在 Facebook,肖恩成功复仇。

2004 年,肖恩跟自己室友的女友整晚缠绵(对,你没看错……)后,在她的电脑上发现 Facebook,他很快得出结论,社交网站的启动必须是通过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而大学就是最完美的平台。

于是,他快速的找到了扎克伯格,开始和 Facebook 的创办者们同住,并成为了他们的非正式顾问。扎克伯格认为 Facebook 是一个百万美元的生意, 但肖恩很坚定的告诉他:这是一个至少 10 亿美元的生意。

肖恩丰富的创业经验为 Facebook 带来了很多改变,他协助扎克伯格重组了 Facebook,引入了彼得蒂尔(《从 0 到 1》作者)的投资,成为 Facebook 第一任总裁,并在 Facebook 董事会中占有一席,彼得蒂尔占一席,扎克伯格占两席,肖恩还得到了 Facebook 7% 的股份。

在 Facebook 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年龄和经验的欠缺,扎克伯格一度对于 Facebook 的未来持消极态度,充满了疑虑。不过,肖恩对 Facebook 始终抱有十足的乐观态度,每次扎克伯格陷入迷茫时,肖恩总是会不停地唠叨,说 Facebook 将大获成功。如果说扎克伯格曾经对 Facebook 的未来有过任何怀疑,那么肖恩就是打消疑虑的人。

肖恩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人脉关系,帮助了 Facebook 的这些大学生创始人们在硅谷快速的崭露头角,Facebook 发展过程需要大量资金,也是肖恩以 Facebook 总裁的身份带着扎克伯格不断地去接触各种投资人。

彼时的肖恩年仅 24 岁。

红杉资本曾想投资 Facebook,但肖恩曾和红杉有过节,坚决拒绝接受投资,扎克伯格和红杉谈融资时,也是穿着一身睡衣和红杉胡说八道了一番,最终 FaceBook 没有拿红杉的钱,这导致红杉少赚了至少 50 亿美元。

2004 年,肖恩和扎克伯格找到了 LinkedIn 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寻求融资,霍夫曼担心会跟他在 LinkedIn 的职务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所以回绝了。但霍夫曼同时把肖恩和扎克伯格引荐给曾在 PayPal 的同事彼得・蒂尔。

后来,彼得・蒂尔答应以 500 万美元估值,给了刚成立半年的 Facebook 50 万美元,取得 10.2% 的股份并加入董事会。

不过,彼得・蒂尔加入了一个要求,如果 Facebook 2004 年年底前用户数达到 150 万,他的 50 万美元自动转成 Facebook 股份;如果没有达到,他可以要求 Facebook 还钱并补上利息。

年底时,Facebook 没能达到彼得・蒂尔的要求,但他还是同意将 50 万美元转成了 Facebook 的股份,彼得・蒂尔解释称:Facebook 对最初愿景的追求使我宽心。而且这一个很合理的估值。我想这会成为一笔很安全的投资。

以 2012 年 Facebook IPO 时的股价来算,彼得・蒂尔的这笔投资价值 17 亿美元,以今天每股 185 美元计算,价值 87 亿美元。

不过,他没能拿很久,他在 IPO 的时候卖了 1680 万股,价值 6.4 亿美元,半年后,华尔街不断质疑 Facebook 广告盈利可持续性、用户增速真假等问题,彼得・蒂尔又卖了 2000 万股,之后他不断减持,直至 2017 年几近 “清仓”。

就在 Facebook 的发展顺风顺水时,肖恩的麻烦却来了。

2005 年 8 月,北卡罗来纳警方在以他名义租赁的海滨别墅中发现了可卡因,肖恩以藏有海洛因的罪名被捕,但因证据不足,肖恩没有被正式起诉。

Facebook 的最大投资方认为肖恩不能再继续担任总裁一职,不得已,肖恩被逼放弃 Facebook 一半股份,辞职并马上搬到了纽约,但是临走前,他坚持要把其董事会的席位交予 Facebook 的创办者马克・扎克伯格。

肖恩曾经总结自己十余年来创业的经验:“创业就像嚼玻璃,慢慢你会喜欢上自己血的味道。”

虽然在 2012 年,肖恩的个人财产已经达到了 21 亿美元。但是这三次经历对他来说也充满了无奈和遗憾,以至于后来他回忆说:我帮助人类至少 3 次改变了世界,但我自己却始终是个局外人。”

来源:互联网趣闻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718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