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塞冬:统计了下 2019 年我面过的社招面试者的公司来源情况,总共 52 人。超过 3 人的公司有:百度:9 人、搜狗:7 人、京东:6 人、微博:5 人、小米:3 人、滴滴:3 人。
这 52 人只是在正式流程里的,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走流程,加起来有近百人。还有更多是勾搭过但没来面试的,今年我自费花在招聘网站和 app 的钱有一千多块了。
从这些面试者的来源分布,也可以大致看出各公司的走势:
百度一直是互联网的黄埔军校,自身业务空间有限,对外输出大量人才,排名第一很正常。
搜狗和百度类似,现在的网页搜索越来越走向死局 —— 优质内容离开网页生态、流量入口愈发被手机厂商控制、卖广告的钱越来越多地贡献给 HOVM(谷歌今年向苹果买流量的成本高达 90 亿美元,好在谷歌有安卓 /chrome,英文网页生态也还很强大)、手机公司也开始自研搜索以截取热门流量….
而搜狗同时也代表了缺乏重要现金流来源的、以 AI 为梦想的中型公司的悲剧。除了这些面试者以外,我自己的同学和师弟,为类似梦想买单的也不少,选择时要小心。
从去年年底开始,京东出来找工作的就很多了,如果加上各种非正式流程的,京东的数量应该排第一。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京东出来的人有不少是 “准校招” 或者刚工作没多久的,能明显感到这公司有问题。
微博比较佛系,公司不累,但也赚不了大钱,一些人出来倒不是对公司有抱怨,而是想找更好的机会,但现在的行情确实不如前两年,市场上的新坑、好坑不多。
小米、滴滴,属于梦想和实际不匹配的,没有达到大家曾经 yy 过的高度,从创业感变成了打工感。
总的来说,还是和之前说的:只有严重超出了老板的预期,打工者才能有点创业的收获,不然大多数时候只能获得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