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伪 5G 手机盛行,到底谁在撒谎?

伪 5G 手机盛行,到底谁在撒谎?

“新一轮技术革命出现时,最好的姿态就是不掉队。”

国内的手机厂商们似乎对这种观点深表赞同,尽管 5G 商用手机还处于概念阶段,不少手机品牌已经开始借势营销,在 “全球首批 5G 商用手机” 的话题上动作频频,似乎加上 “5G” 的前缀就能制造新的卖点。

当然也不乏一些理性思考者,认为 5G 手机还是营销概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还是半成品。

一面竞相发布 5G 新品,一面呼吁 “不能太心急”,云里雾里的消费者不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到底该听谁的?

image

5G 手机的三个常识

不管是对 5G 手机概念的狂热,还是等待技术成熟的 “求稳派”,消费者都应该对 5G 手机有个正确的认知,比如下面三个常识:

1、没有 5G 网络,何来 5G 手机?

即便你拿着最先进的 4G 手机,在没有 4G 信号的沙漠里,也只能勉强找找 2G 信号打电话。也就是说,5G 手机商用的前提是 5G 基站的覆盖,利好的消息是移动和电信已经公布或在 2019 年国庆提供首批 5G 商用网络。这里划一下重点,明年 5G 网络的商用应该是小范围的,通信网络的迭代是有时间周期的,至少要两年时间才可能大规模商用,此时上市的 5G 商用手机,真打算让用户挺到两三年后吗?

2、尚未通过测试,何来 5G 手机?

不管是何种制式的手机,上市发布前都必须经过工信部对应标准的测试,这也是很多媒体曝光新品的重要消息来源。可就目前来看,工信部还没有出台 5G 相关的标准测试,自然没有哪家手机品牌有机会通过相关认证。而没有经过的测试认证的 5G 商用手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在网络信号质量和安全性上也存在隐患。

3、没有联网认证,何来 5G 手机?

可能有一些用户还抱着尝鲜的心态,即便现在不支持 5G 网络,等到 5G 普及的时候不就避免了换机的烦恼?先不说当前的 5G 商用手机能不能通过工信部的测试,接入 5G 网络的另一个前提是入网联调和认证,就算手机支持 5G 基带,不进行入网联调和认证,未来也无法接入 5G 网络。

除此之外,5G 标准的冻结要到 2019 年 12 月份左右,况且 5G 手机的频段更高,导致覆盖范围更小,基站数量可能是 4G 的 2-3 倍,完全是一个动静相当大的系统性工程。

花样百出的概念游戏

世上最远的路,莫过于某些手机厂商的套路,利用大多数用户对 5G 手机一知半解的事实,玩出了花样百出的概念游戏。

目前不止一家手机厂商宣布完成 5G 联网测试,三人成虎般的被传成了这就是在搞 5G 手机的研发。这里来理一理其中的逻辑:所谓的 5G 手机测试,大多采用了高通的 soc+X50 5G modem 方案,这个方案的推出甚至在 5GRelease-15 标准确立之前。

那么问题就来了,高通骁龙 X50 5G 调制解调器还是外置的,未能集成到手机处理器当中,存在成本增加、功耗上升等问题,同时射频、天线电路的设计难度也陡然增加。而且 5G 标准没有最终确定,很多技术都还不成熟。

image

其实一些手机厂商的营销也很有倾向性,很少谈及 5G 的实现方式和落地时间,反而是刻意放大 5G 网络的优势,比如网速可以达到每秒 20G 比特,比 4G 网络提升了 100 多倍,瞬间传送一部高清电影。如果因为这点抢先入手 5G 手机,近一两年很难接收到 5G 信号,以后也可能遭遇信号不佳、续航时间缩短、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5G 手机的到来是不争的事实,但现在讨论 5G 商用还为时尚早。

营销背后是欲盖弥彰

之所以抢先发布 “5G 商用手机”,与手机市场的两个大环境不无关系。

一个是手机市场的持续性饱和。5G 势必会引发新一轮的换机潮,总有一些手机厂商想要提前蹭行业红利,打出 “首批 5G 商用手机” 的招牌最能忽悠用户。

另一个是在 5G 领域尴尬的定位。国内除了华为外,多数手机厂商很难向标准制定和网络建设方案渗透,还在重复着 4G 时代就有的事实 —— 对高通等重度依赖。目前宣称完成 5G 测试的手机厂商中,多半是基于高通的解决方案。有意思的是,高通早前就公布了 5G 专利授权费率:单模 5G 手机收 2.275%,多模 5G 手机缴纳 3.25%,这还不包括已经向他们缴纳的专利费。

谜底不难被揭开,那些对 5G 商用表现得最疯狂的手机品牌,恰恰是缺少核心技术的厂商,也就必须在营销上抢先卡位。问题在于,现在买所谓 5G 手机的用户,何尝不是自带干粮的志愿者呢,为了某家手机厂商的 “任性”,为用不着的 5G 基带花冤枉钱。

来源:品玩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971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