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回复一个老朋友:腾讯会好吗?

回复一个老朋友:腾讯会好吗?

2018 年 6 月抖音上火了一首歌《往后余生》,有一段歌词是:

往后余生,

风雪是你,

平淡是你,

清贫也是你。

男版沧桑,女版深情,第一次听感觉旋律悠扬,多听几遍便徒添一种往事匆匆、物是人非的伤感,不由让人感慨:唯愿余生,岁月静好。

周四下班,我去常去的餐馆吃面,一位老朋友发来一条微信,“这还会好起来吧”,我清楚,她问的是腾讯的股票。

这个朋友发展的不错,毕业后进了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负责的项目都很成功,2015 年在浦东的世纪公园旁边买了房,上班只要半小时。今年初,她去香港买了一份保险,回来后特意问我如何配置海外资产,我只好建议她买熟悉公司的股票。

很快,她就买了腾讯,价格从 420 到 440,这是她认为的中国最好的公司,要做长期投资。那个时点,港股持续上冲,腾讯更是带头大哥,我祝她好运。

看到微信,我知道她有些慌了,腾讯今天最低跌到 265。吃着饭,我不想接话题讨论股票,一时没有回复。

吃完后,我照常走着去后海地铁站乘车,不远处的腾讯滨海大厦,三条 “腰带” 连接的两幢大楼,感觉歪歪扭扭的……

image

我想起了朋友的微信消息,想到了她的经历。她第一次买港股,就正好买在腾讯的最高点附近。

1

腾讯的信仰,大概是从 2012 年开始的。

2011 年底,QQ 的活跃账户达到 7.21 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当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人数为 5.13 亿人。当时,QQ 已是所有网民的标配,甚至是超配。

腾讯在体量上虽然无敌,但却全然谈不上信仰,甚至连好感都谈不上。

当时的腾讯产品线,不仅包括腾讯网 QQ.com、QQ、Qzone、QQ 游戏、QQ 音乐、QQ 邮箱等,还包括腾讯微博、网络安全、搜索、电子商务(Buy.qq.com)等等。腾讯涉足了互联网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四面树敌。

2010 年底,就爆发了激烈的 3Q 大战,红衣教主大战企鹅帝国,这是腾讯遭遇过的最大危机。后来,腾讯表明上赢了战争,却完全输了舆论。因为腾讯一直披着 “山寨” 之名,到处抄袭,然后用流量优势碾压原创。就连腾讯的用户都一边用一边鄙视,骂腾讯在当时是一种 “政治正确”。

在这种的背景下,腾讯开启了战略调整,准备从 “山寨” 到开放。最后,腾讯定下了两个核心能力:流量和资本。业务聚焦于 “两个半”——“两个” 指社交和内容,“半个” 一开始是金融,后来是互联网 +。其他业务交给合作伙伴来做,马化腾形容 “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2012 至 2018 年,腾讯彻底执行了 “流量 + 资本” 的双轮驱动战略,业务范围严格克制在 “两个半” 之内。7 年时间,腾讯投资的企业超过 600 家。截止 2018 年 6 月 30 日,腾讯财报披露的数字,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公允价值为 2397 亿元。

弃 “山寨”,改联姻,开放与克制,让腾讯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

2010 年那篇《“狗日的” 腾讯》中写道,王兴难掩郁闷地说,“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 而到 2017 年,王兴接受《财经》访谈时,回答 “互联网圈有谁是你的朋友吗”,他只说了 “腾讯”。

2017 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一张 “东兴局” 的照片作了最好的诠释,腾讯已经登基为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盟主。

image

在产品端,2012 年之前腾讯的王牌是 QQ,2012 年之后是微信。

吴晓波在《腾讯传》中写到这样一个场景:这是 2011 年 11 月的傍晚,我与马化腾站在深圳威尼斯酒店的门口,临分别前,他教我下载微信,并告诉,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 3000 多万的用户,并且每天新增 20 万。『因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战争已经结束了。』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语调低沉,不容置疑。

2012 年 3 月,微信用户数突破 1 亿。

2018 年 6 月,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过 10 亿,达到 10.6 亿。

image

微信,用一种纯粹的理念,改变了中国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也帮腾讯争取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头等舱船票。

在微信上,

用户通过文字、语音和图片实现即时沟通;

“朋友圈” 分享生活点滴;

“游戏中心” 提供娱乐休闲;

“微信支付” 实现了买买买、收发红包等等的完整闭环;

“公众号” 丰富了内容生态,各种自媒体还在不断涌现;

“小程序” 是新的尝试,意在连接线下商家与线上用户,2018 年 6 月的日活跃用户也已经超过 2 亿。

……

微信的体验接近完美,所有人都得心应手。

2

而腾讯的生意,就是将微信、QQ 沉淀下来的十亿级的用户流量,对用户端通过游戏和数字内容的增值服务变现,对商户端通过广告、支付和云计算等模式变现。

2017 年,腾讯全年收入 2378 亿元,同比增长 56%;净利润 725 亿元,同比增长 75%;净利润率 30%。

其中,网络游戏贡献收入约 979 亿元,游戏收入除以总收入,比例为 41%。有人说,腾讯是个游戏公司,也有一定的道理。

游戏业务创收近千亿元,背后原因正是爆款的《王者荣耀》。2016 年的第四季度,《王者荣耀》的日活跃用户突破 5000 万。2017 年春节,伴随着中国人口的大迁徙,《王者荣耀》完成了地域上的病毒式传播,大批未成年玩家甚至小学生也涌入《王者荣耀》…… 再到后来,人民网连续发表三篇关于《王者荣耀》的评论文章,开始批判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从生意上来说,腾讯的创收和盈利能力,就让多少公司嫉妒到 “流口水”,仅仅是《王者荣耀》的一款英雄人物的皮肤,就能让腾讯一天收入 1.5 亿元,而且几乎没有额外的成本。

腾讯的业务简直就是印钞机模式,到 2017 年结束时,它还在加速开动。

3

2017 年末的腾讯,延揽 10 亿级活跃用户,携同行拥簇和载誉而来,再有千亿级持续增长的利润加持,腾讯的市值走向了 “铁王座”。

截止 2017 年 12 月 31 日,腾讯市值约 5000 亿美元,全球市值排名第六。在腾讯前面,只剩下美国的 “五朵金花”、全球互联网的巨头、人类目前最伟大的公司 —— 苹果、Google、微软、亚马逊和 Facebook。腾讯本身,也跻身伟大之列。

image

更令投资者振奋的,从 2012 年开始,腾讯的股价已经连续六年上涨,2017 年的涨幅达到 114.5%,大象起舞,也身姿轻盈。

image

到 2018 年 1 月,新年伊始,股价开始加速上涨。这个时候,上涨本身已是上涨的理由,腾讯股票也已成信仰。

腾讯站到了世界之巅,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士气。有人说,这是国运正隆。改革开放前 30 年,传统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中国经济腾飞;最近 10 年,中国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接力这一过程,继续创造奇迹。

正是在这样热情激越的氛围中,我的那个朋友涌入了腾讯的股票,我一直怀疑,她认为腾讯是中国最好的公司,是不是发自内心。

4

2018 年 1 月 29 日,腾讯股价达到目前的最高价 475.6 港元。

3 月 23 日,大股东 Naspers 盘前减持 2%,股份从 33.17% 降至 31.17%,这是神秘的南非股东 17 年来的首次减持,市场一片哗然,当天股价下跌 4.4%。

从那时起,腾讯的股价就进入了 “跌跌不休” 的下降通道。

image

2018 年以来,腾讯股价下跌了 28.8%。从最高价 475.6 到最低价 265,跌幅达 44%!

年初的热情激越,已恍如隔世。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腾讯的下跌始于大股东罕见的减持行动,这是一个警惕的 “信号”。值得注意,大股东减持是在腾讯公布 2017 年财报的第二天。他们为什么要卖?

2017 年全年的业绩,无疑是靓丽的。但 2017 年的第四季度,网络游戏业务收入 243.7 亿元,相比上一季度下滑了 9.2%,这表明游戏业务可能见顶了。

image

3 月 29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所有游戏版号的发放全面暂停。腾讯也不例外,这意味本希望接力《王者荣耀》的 “吃鸡” 游戏无法进行商业化变现。

政策面的利空落地。其实这并不意外,早在 2017 年 6,人民网和新华网就连续发文,批评《王者荣耀》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只是当时很多人,把严肃媒体的报道,当成娱乐新闻看,解读成是《王者荣耀》爆红的证据。

再到 8 月 30 日,教育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对网络游戏实施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游戏行业也要 “供给侧改革”。

就在昨天,《焦点访谈》报道了 “沉迷于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 的问题,节目中提到,“大批农村孩子正在被手机游戏荒废掉。”

image

政策的导向,如果还没看明白,这只能说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觉悟有待提高。

2018 年二季度财报披露,手机游戏业务收入 176 亿元,环比下滑 19%,就是政策监管的实锤效果。

游戏业务折戟,行业前途未定,这是腾讯半壁江山的危机。财报上,真金白银的利润也在流失,业绩的基本盘动摇了。这种时候,信仰(估值)也就开始动摇了。

有人开始批评《腾讯没有梦想》,“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腾讯)搜索 / 微博 / 电商 / 信息流 / 短视频 / 云等核心战场不断溃败。”

有人开始《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从 “数据和算法” 的角度,对比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母公司)的业务进展,直指中年发福的 “企鹅”,发展战略和组织架构已经不能适应 “互联网下半场” 的竞争。

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2018 年 6 月,腾讯系 app 总使用时长占比为 47.7%,相比上年减少了 6.6 个百分点;而恰恰是头条系增长了 6.2 个百分点。消长之间,腾讯第一次在流量争夺上如此狼狈。

image

外界的批评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又伴随着股价持续下跌,全市场都来围观腾讯。腾讯又一次站到了被质疑的风口浪尖。

历史仿佛回到了 2011 年,腾讯又一次用架构调整回应质疑。9 月 30 日,腾讯宣布启动战略升级,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他们的作战目标正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

马化腾表示,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新起点。这一次,投资者却用脚投了票。

国庆假期期间,国内大多数人还在休假,香港股市从 10 月 2 日就开市,腾讯的股价跌破了 300,又快速地跌到了 265。曾经上涨是上涨的理由,如今下跌本身也成了下跌的原因了。

5

我再次打开朋友的微信对话,“这还会好起来吧”,能感觉得到,股价快速的下跌让她已经慌了,甚至有些绝望。

和她讨论股票,从来不能讲公司估值,隔行如隔山,发现根本无法理解,只能讲容易理解和操作的逻辑。

当初为什么买入腾讯?很多人的逻辑本质上十分简单,腾讯是中国互联网的信仰,再加上港股上涨气势如虹,想要买股票,那么就买最大的腾讯好了。

这正是典型的所谓 “散户” 思维,说到底就是跟风大盘。这个操作的问题在于,什么情况下卖出?如果等到大盘走势,确认上涨的趋势扭转为下跌的趋势,这笔投资恐怕早已经亏损了。

投资股票,关键在于有一套 “什么情况下卖出?” 的决策体系。真正理性的投资,应该在买入时,就想好什么情况下卖出,对未来作个预判,即使后来判断有误,也能不断修正下次买入时的想法。

我曾经多次告诉过那个朋友,一套她能理解和操作决策体系:

首先,应该挑选自己熟悉的、好公司的股票。她对互联网和腾讯的发展动态都有所了解,认为腾讯是中国最好的公司。这个选股方法是很正确的。

其次,股价走势很重要,应该顺势而为,尽量在上涨趋势中买入。股价处于上涨、震荡还是下跌的趋势,不用复杂地去量化,直观上无法感知的上涨,是当作震荡看待,避免买入就好。这是一个易于操作的择时方法。

最重要的是,什么情况卖出,应该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进展。当公司业务遭遇困境,行业或公司有走下坡路迹象时,这种情况应该卖出。用 “专业” 术语说,基本面趋势不再向好了,应该卖出。所以第一点很重要,首先得熟悉这家公司和行业。

其实在公司业务遭遇困境时,股价可能已经下跌,这也是个信号。或者说,股价异常下跌,可能就预示出现了坏的状况,需要引起警惕。

这套投资决策体系,强调的是投资逻辑的形成和破坏,逻辑的支点是基本面趋势。

基本面趋势向好则考虑买入,这时候往往股价也处于上升趋势(股价处于上涨趋势,可以作为一个验证基本面趋势向好的特征);当基本面趋势不再向好(停滞不前或恶化),则要考虑卖出。

只要基本面趋势仍然向好,则继续持股,不用考虑卖出。

这种方法是个人见解,按照经验,对于互联网公司大体是适用的。每次给人讲解,我还是会提醒一句,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按这个方法,腾讯会好起来吗,要不要卖,能不能买?就都有了的答案。

如前文讨论的,腾讯的基本面趋势已经不再向好。

这是我告诉那个朋友的投资决策体系,有一个前提是,我很了解她买股票的动机,就是在大概一年内(最多不超过三年)实现投资收益。这种想法很实在,基本上就是人性,也完全无可厚非。

如果真如她所说的,要做长期投资,可能我会讲另一套体系。可是我知道,她说的 “长期投资”,只是说说而已。

6

结尾

如果按所说的决策体系;2017 年财报披露后,应该卖出;(注,大股东减持了)或者在 3 月 29 日,国家出台游戏监管政策时,应该卖出;或者在 8 月 15 日,披露第二季度财报,游戏业务明显下滑时,应该卖出。

从 475 到 265,一直应该卖出。

腾讯的基本面趋势,其实从 2017 年的第四季度开始就已经不再向好了。

如果未来某一天,腾讯的基本面趋势向好了,股价趋势又开始向上,那么随时都可以买。这一天,可能要等到政策监管落地一段时间以后,在游戏业务上,已经不再继续变差;或者,腾讯能启动新的变现模式,例如更高效的广告,或是小程序开辟了新征途;又或者,如马化腾所说,架构调整新成立的两个事业群,有办法是带领腾讯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新起点…… 这一切,只需要等待就好。

转念一想,世间事,知易行难。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她心中已有答案,他人所说,也是无谓。

我给她回复,“生活不止有股票,还是诗和远方。”

来源:港股那点事 微信号:hkstocks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957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