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汽车好坏的角度有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即是动力总成、行驶系统、车身总成、电气装备 4 个方面,其中动力总成是汽车的核心。显示汽车品牌价值的也正是这些方面,汽车品牌的产品线中总是有几款领先行业的动力总成和先进技能需要被广而告之。可是总不能让汽车发动机裸露在车身之外来吸引眼球,所以除了汽车外形设计的变化,设计一个尾标用于展示车型性能就成了高效的解决办法。于是尾标成了汽车的一个 “身份证”,从最初简单标示车系名称到后来标示发动机排量都在见证着汽车尾标的发展。时至今日,汽车尾标办法已经成为各个厂家独树一帜的标识,辨认度极高。那为何越来越多的车的车尾标不再直接注明排量大小?随着各品牌在汽车工业科技上的发展,产品分类不断细化,形成新车型无法运用排量来区别。比方奥迪高低功率的 2.0T 发动机车型、混动车型、未来的 e-tron 新能源车型等。而且各品牌都运用排量标示无法展现品牌间的差异性。
尽管汽车尾标的命名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总体上离不开四种办法 —— 组合型、等效排量型、配置型,以及动力型。这四种办法也并非行业标准定义,仅一家之言,欢迎讨论交流。
1. 组合型
代表品牌:宝马、奔驰。第一种介绍组合型是因为这种标示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在品牌的发展中几乎很少有变动。宝马就选用这种办法,宝马尾标组合的含义是:车型系列 + 车型所用发动机版本编号 + 是否长轴距 + 发动机类型的标示办法。比方对于 1.6T 136 马力两厢宝马一系来说:1 代表车型系列,16 代表 1.6T 低功率版本的发动机,i 代表为汽油发动机。同理 1.6T 170 马力高功率版本的宝马一系即是 118i。
采用这种方法的另一位就是奔驰,作为广泛认同的世界上最早发明了 “车” 的品牌,奔驰累计了庞大的车型体系,车型尾标含义也是颇多,但是标注的规则和宝马都是同一类型。奔驰的车尾标识大致分为 4 个部分,以 S600L 4MATIC 为例,第一部分 S 代表车系、第二部分 600 代表发动机排量 6.0L、第三部分 L 是指这是一款加长版的车型、最后一部分一般在车右后侧,代表了这款车配备了奔驰的四驱系统。通过这 4 部分字母和数字就把车型、发动机数据、车型版本、搭载的技术类型展示了出来。
2. 等效排量型
代表品牌:雷克萨斯。雷克萨斯的车尾标识比较容易理解,有带 “h” 和不带 “h” 两种情况,不带 “h” 比如 GX400 意为使用了 4.0L 排量的发动机,带有 “h” 表示这是一辆混合动力车型,同时拥有发动机和电动机,数字是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等效排量,比如 CT 200h 其实搭载的是 1.8L 发动机和电动机。
3. 配置型
代表品牌:丰田。丰田一直都喜欢把引以为傲的技术代号当做尾标来使用,比如 “D-4ST”,不了解丰田技术的朋友肯定会一愣,“D-4ST” 是什么?其实 “D-4ST” 要分解来看,其中 “D-4S” 是双模式燃油喷射的意思,这是一种缸内直喷和歧管喷射两种模式相结合的设计。冷启动以及低负荷工况下,歧管喷油可以混合得更加充分,而且可以清洗气道,避免气道、气门积碳和淤积赃物。中等负荷下缸内喷射开始介入,重负荷则是只有缸内直喷系统在工作。而 “T” 则代表涡轮增压,值得一提的是 “D-4ST” 还有一种双涡管增压技术,使排气更顺畅,涡轮介入更灵敏,增压效果更好。
4. 动力型
代表品牌:大众、本田、奥迪。大众是第一批放弃按照排量标注车型的厂家,利用了发动机的扭矩(除了马力之外能够体现车辆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来区分。比如大众 EA211 1.4T 发动机低功率版本的最大扭矩是 220 牛・米,所以就标为 230TSI;高功率版本的最大扭矩为 250 牛・米所以就标为 280TSI。
与大众的标注方式相同,本田同样都是采用发动机的最大扭矩来标注。比如本田思域 1.5T 发动机最大扭矩为 220Nm 所以就标注 220Turbo;思域 1.0T 版,发动机最大扭矩为 173Nm 所以标注为 180Turbo,相比大众,本田的四舍五入还是比较含蓄的。
最后来说下奥迪。以往奥迪也使用排量来区别各个车型,但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与其他品牌标注方法不同,但又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一辆车的动力性能呢?有的,加速度!也就是 G 值。加速度是一个可以直观显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G 值也一直使用在赛车领域,代表着加速、制动、过弯等,所以奥迪采用 G 值的概念作为尾标,也是把专业话术用到民用领域的一大创举,重新定义了尾标。从排量变为 G 值标识也是为了更重视驾驶者自身的主观驾驶感受,我们不在乎排量、马力是多少,我们真正在乎的是这样的动力能给我们带来的加速感受是怎样的。因此使用 G 值,综合了动力与车身重量,给人更加直观的感受,进而体现出汽车动力性能。奥迪采用的这种全新的标识方式,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 30TFSI、35TFSI、40TFSI 等的全新标识方式。数字越大代表车型的加速能力越强,即使跨越车型也能很快分辨出那个车型更快,轻松进行横向对比(仅限目前使用了新尾标的奥迪不同车型)。比如奥迪 Q3 30TFSI 和奥迪 A3 35TFSI,虽然发动机型号、调教一样,但由于两款车重量不同,导致 A3 的加速性能要优于 Q3。如果以排量作为尾标作为标识,则不能体现这一差别,其他品牌即使使用了虚拟排量尾标,仍然无法让消费者获得直观的感知,这就是 G 值的魅力所在。
一句话总结即是:数字越大、能力越大当然 30、35、40 这些数字并不是奥迪一拍脑门想出来的,看了奥迪的公式你就明白了。计算公式:0-100 公里加快的平均加快度 x10 = 尾标数字(四舍五入)。我们以 1.8T 180 马力和 1.4T 150 马力的 2016 款奥迪 A3 来举例,车型 0 到 100 公里加快时刻分别是 7.5 秒和 8.4 秒
100000m/3600s/7.5s*10=37
100000m/3600s/8.4s*10=33
四舍五入后分别是 40 和 35(不要吐槽为何 33 会四舍五入变成 35),所以这两款车型就被分别被标识为奥迪 A3 40TFSI 和奥迪 A3 35TFSI。假如是以布加迪威龙 2.5s 的破百时刻计算的话,可能标示的是 110 W16,你自己的车会标示多大的数字呢?
然而布加迪后面并不需要什么标示,一个大写的 B 已经说明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