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意的出现既突然又不讲逻辑,像伍迪艾伦所说,“你遇见某人,然后坠入爱河,就是这样。” 但 “爱上某人” 和 “结成伴侣” 之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需要小心行驶,期间如何正确地表达爱意不偏离轨道就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刚刚相识的时候。
贴心的表白可以让你从初识阶段平滑过渡到热恋期,但如果一时不清醒选用了错误的方式,对这段关系的打击也是灾难性的。尤其是在双方还未熟络的时间段里,很多时候当你搞砸了 “表白” 这个流程,基本上也就毁灭了这段感情继续发展的可能。
hello giggles 曾整理出一份 “如何表达爱意会显得很古怪” 的 list。我们发现,其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值得引起戒备:
1. 不直接表达,而是在背后像 FBI 一样打探各种关于 ta 的信息,画风从浪漫爱情电影变成警匪片。
2. 写情书,署名 “一个爱你的男孩 / 女孩”,你觉得 ta 能猜出你是谁,但当事人的心情可能是像在读一封匿名勒索信。
3. 用力过猛地和对方分享自己喜好的书目和音乐。
而在此前,好奇心研究所曾发起过一项本土化版本的同主题调查,在这次主题为 “你觉得哪种表达爱意的方式超可怕?” 的调查中,我们合计收获了 6164 次反馈,我们筛选出一些大家公认为令人生厌的表白方式以供研究:
1. 没有感情基础也要公开表白
把私人情感塞入公共通道,这事儿讨厌程度基本上堪比在地铁上公放《荷塘月色》。尤其是当你被那些置身事外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殷切目光所绑架,尴尬值实在是冲破红线。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他们明白,没有感情基础下的公开表白不是快进键或催化剂,以这种方式换得的关系也不牢靠,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2. 拐弯抹角表白
寄希望于对方了解紫罗兰的花语、“今晚月色很美” 的深意、哈根达斯的广告词,是不是要求也太高了一点?谈恋爱毕竟不是参加《一站到底》或是做阅读理解,况且这些暗藏机关,真的会让人觉得 “好棒哦~” 而不是 “真 ** 无聊” 吗?
3. 将电影桥段照搬到现实生活中
英国调查公司 onepoll 曾发起过一项主题为 “电影场景还原到现实是否可行?” 的调查。在 2000 人样本中,68% 的人认为电影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巨大,38% 的人认为 “在对方楼下演奏音乐” 这种桥段只会在电影中有成效。可见对于影视作品和生活的界限,大家都有保持头脑清醒,所以如果你的表白对象不是话剧社干事,不建议在宿舍楼下弹唱 cosplay 任贤齐。
4. 不停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目和音乐
我们同样不建议在关系有实质性进展前就擅自分享文学作品,这容易显得用力过猛。况且爱情这件事,究竟是在灵长动物间发生,还是在豆瓣列表间发生?如果实在要寻求精神交流,还是先老老实实告诉对方你喜欢 ta,然后再看对方是不是给你一个分享毛姆和邵氏武侠片的机会。
5. 激怒对方
非常遗憾,很多人(男性居多)的心智从十二岁后就停止发育了。如果你真觉得激怒、嘲弄对方真的会引起对方注意继而爱上你,悄悄教给你一个百试百灵的法子 —— 揪女生辫子。
6. 愚人节表白
在愚人节表白,这事的复杂程度无异于加入一场可以无限悔棋的棋局,双方的任何一句表达都可以因 “愚人节” 机制而撤销,“我喜欢你。” 是不是真的喜欢你?“开玩笑的” 是不是真的开玩笑?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变得更加模糊。所以,如果不是一定要赶在清明假期一同出门玩乐,建议不要在四月一号当天表白。
7. 欲盖弥彰的试探
用 “周末不和对象出去玩吗?” 这种话来试探对方是否有对象,真的不会过于猥琐吗?
8. 用自残 / 自杀来威胁
这种表达爱意的方式只会叫人觉得恐慌,将生命的所有意义寄托于对方的回应,这种行为是不好的。毕竟除了爱情以外,人生还是有相当多价值的可以去追求,为什么一定要在爱情上吊死呢?是星巴克不好喝?还是 LOL 不好玩呢?(可能是星巴克真的不好喝
9. 坚持叫人起床
献殷勤的话,投其所好是合适的,自动代入管家角色对对方管手管脚只会让人觉得负担,在早上七点正呼呼大睡的时候打去一个电话,“七点了哦,宝宝快起床哦。” 可能会为这段短命的爱恋送钟。
10. 在微博上 @对方告白
是的,林宥嘉这么干是很浪漫没有错,但求婚还不同于告白,没有短跑选手会在起跑线庆祝,在一段亲密关系的前期这么干,很多时候只会让对方陷入一个 “我是给一些回应还是装没看见?” 的困境中。
尽管爱并没有逻辑可言,但表达爱意还是需要一些技巧,我们标记了一些经常出现于恋爱前期的暗礁,以防舵手在航行过程中触礁沉没。“有情人终成眷属” 的祝愿朴素而古典,但要到达这美好的目的地除了需要两个人以真诚来维系感情以外,在此之前选择一个合适的表白方式,甚至是更为重要的。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