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WSJ 对于硅谷 AI 抢人大战的报道写得既流畅又简洁,可读性太高了:
– 上周五,AI 初创公司 Windsurf 的几百名员工聚集在办公室准备开 Party,庆祝即将被 OpenAI 以 30 亿美金收购,市场团队甚至都准备好了宣传视频;
– 然后发生了的意外,公司的 CEO 悄悄带着一小部分「被选中」的员工转会加入了 Google,这些人拿到了 7 位数的转会费,而剩下的员工则被遗弃在已成空壳的公司里,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少员工哭了起来;
– 到了第一个工作日早晨,新的转折又出现了,剩下的 Windsurf 员工再次被喊到了一间办公室里,获悉了第二份通知,他们作为公司的剩余部分,将被曾经的一家竞争对手收购;
– 这只是 2025 年硅谷的一个普通周末;
– 地球上最富有的公司之间为了争夺人才而发起的战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交易和背叛上演,那些头脑聪明的、不曾被如此重视的研究员,身价已经达到 NBA 顶级球员和好莱坞明星的水平;
– 处于风暴中心的一家公司当然是 Meta,扎克伯格为了组建一支 AI「梦之队」,开始用限时有效的报价策略疯狂挖人,被邀约的研究员必须在当天做出决定,否则 offer 就失效,这让被挖公司的传统谈判策略完全失效;
– 作为被挖墙脚的最主要竞争对手,OpenAI 的 Sam Altman 将这种行为称作「传教士和雇佣兵之争」,认为那些为了钱而投奔 Meta 的研究员是见钱眼开的雇佣兵,而选择留在 OpenAI 的人才是意志坚定的传教士;
– 扎克伯格很是介意这番话,专门写了帖子回应,说 Meta 真正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能够提供研究者实现突破所需的天量计算资源,论及人均可支配算力,没有任何公司比得上 Meta;
– 不过确实有不少人证明了钱不是最重要的,其中就包括 OpenAI 的首席研究员马克・陈,在面谈时,扎克伯格给陈开出了 10 亿美金的总包待遇,陈犹豫了一会儿,回答说自己在 OpenAI 挺开心的,暂不考虑;
– OpenAI 至少还有 10 名员工拒绝了扎克伯格开出的 3 亿美金 / 4 年 —— 其中 1 亿美金将在第一年就打到账户里 —— 的转会条件;
– 陈说着就像是眼睁睁的看着入室抢劫的发生,并帮助安抚员工,说管理层并没有袖手旁观,新的薪酬激励方案很快出台,「如果其他公司给你们上压力,比如荒谬的不答应就作废那种方案,就告诉他们别逼人,这是很重要的决定,逼迫是在不尊重你」;
– 不过,和陈的面谈间接启发了扎克伯格用钱砸人的可能性,他随后列出了一份清单,主题是「想要的人」,团队搞到了这些人的联系方式,并安排他们去扎克伯格的家里 —— 而非公司 —— 见面;
– 扎克伯格最终选定了数据标注公司 Scale 的创始人、28 岁的亚历山大・王来领导 Meta 的超级 AI 实验室,为此花了 140 亿美金作为转会费,王在 Scale 的总部向全体员工宣布自己要离开公司加入 Meta,在雷鸣般的喝彩里,场面就像「一部迪士尼电影的结尾」;
– 几乎就在这几天里,OpenAI 和 Google 立刻切断了和 Scale 的合同,Scale 也开始裁员;
– Meta 还挖到了 GitHub 的前 CEO 和 SSI 的现 CEO,这俩人本来还共同经营着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扎克伯格非常够意思的连带着出钱买了这家公司 49% 的股份,用来给投资者解套,然后干净利落的解散;
– 如果你们还记得,SSI 就是 OpenAI 当年宫斗大戏里被踢出局的首席科学家 Ilya Stuskever 单飞创立的新公司,扎克伯格在家里请 Stuskever 吃饭,提议买下 SSI,遭拒绝后,就挖走了 SSI 的 CEO,Stuskever 得知同事就这么跑了之后「非常震惊」;
– 回到 Windsurf 的故事,和 OpenAI 的交易之所以失败,是因为 OpenAI 的最大投资者反对,而在 CEO 扔下公司加入 Google 之后,临时 CEO 收到了同为 AI 编程公司 Cognition(Davin 的开发商)的一封邮件,标题是和简单的一个词:「聊聊?」;
– 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Windsurf 敲定了被收购的方案,临时 CEO 告诉员工,所有人都能从交易中得到收益,这一次,被期待已久的全场鼓掌终于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