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产能治理和反内卷

产能治理和反内卷

@半个空中飞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就见识了针对煤炭、钢铁、有色、化工、船舶、造纸、平板玻璃的产能过剩治理,那个时候就要给监管按照月度报送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

2013 年以后,产能过剩治理变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 年前后,当时有领导直接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了 97%,而因为疫情,我们几乎可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完成了。

这轮以反内卷为旗帜的产能治理,针对的是钢铁、石化、船舶、汽车、新能源、光伏。与上一轮偏重原材料生产环节的治理相比,这轮明显多了中游环节。

制造业一般可以分上游、中游、下游,上游是最集中的,因为产品最同质化,越上游,企业产品越同质化,越是在规模、成本、资源上开展竞争。越是下游,产品差异化越大,开始出现品牌标签,越是依赖研发、营销,毛利也越高。

正是因为产品越来越差异化,所以从上游→中游→下游,每个环节的企业都呈现指数级增长。拿石化来说,按照国家行业大类 C25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全国规模以上企业 2442 家,就包揽了 8 亿吨原油加工,和另外数亿吨煤炭加工。但是到了中游的化学品生产端,就是国标大类 C26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及以上企业数量就到了 26823 家,是 C25 行业企业数量的至少 10 倍。

这轮产能治理跟上一轮比,最大的差异就是中间品生产环节是治理对象,但是由于中间品差异很大,治理的时候很难通过一些指标来定义落后产能,所以中间环节治理,估计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措施。

举个例子,上一轮煤炭治理,最典型的就是看煤炭产能规模,钢铁治理最典型的就是看规模、能耗,可以这么简单直接地弄,核心原因就是不同企业生产的煤炭和钢铁,几乎是同样的。

但是中间品差异很大,你生产聚乙烯的,我生产聚酰胺的,我们能按照同一个指标来衡量吗?那么,我们考虑这轮反内卷的工具并展望未来会发生什么时,就需要回到反内卷的本质。

反内卷的目标是什么?要有利润。起码要有合理利润。过去地方政府因为土地财政,比较财大气粗,所以可以给企业廉价的土地、七通一平、税收返还等等。举个例子,深圳,同样是市区的土地,工业土地一平米 8000 左右,可是住宅用地是多少钱呢?这其中的价差就是隐形补贴。

所以过去房地产繁荣补贴了实体经济,但是现在房地产不行了,所以地方政府没力气补贴了,而且还需要企业赚钱来贡献财政。所以,接下来毛利率、利润率应该是反内卷的核心指标。

个人猜测反内卷之下,企业就是会被详尽地查税,你连基本盈利都做不到,连工资、休假都搞不清楚,你到底是不是内卷?很多人说,这是地方政府缺钱,所以开始搞企业,问题是地方政府以前不缺钱,还补贴这些企业的时候,这些企业老板也没感谢地方政府。

所以,个人认为,查税会成为反内卷的重点工具,未来一定会有很多声音对这种治理进行抱怨,什么影响就业、恶化营商环境、导致企业家跑路等等。

国税已经完成了国税总局的条线化管理,有条件成为本轮产能治理工具之一。而考虑行业差异,个人认为税收工具治理的重点,就是辽宁和山东的落后石化产能。

辽宁和山东的地方小炼厂,依托盘锦油田和胜利油田,持续发展起来,他们扎根当地,成为了就业支撑和利税来源,地方有天然的动力进行保护。

以山东这个地方小炼厂的大本营为例,之前说好,用 1:1.25 置换,也就是说,几个加总起来的落后小炼厂,总产能 1250 万吨,可以合资新建一个 1000 万吨的一体化大炼厂,但是小炼厂主们都不愿意啊,推进了半天,只落地了一个裕龙石化。大家都这样,躺着赚钱的时候,就不想站着。

这些小炼厂的罩门就是税,他们过往大量通过现金来买原料并挨着国道卖汽柴油,收入几乎未纳税,这些小炼厂几乎一查一个准。

针对汽车,估计还会有更新的治理工具出来,包括产能利用率标准、禁止虚假销售(零公里二手车)等等。

总之,这轮产能过剩因其复杂性,导致很多老的手法失效,但我们将见证更多治理工具的出台和运用,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会听到跟上一轮一样的抱怨,什么【老百姓失业怎么办】、【税务干扰企业正常运作】、【还让不让企业活下去】,突出一个:

【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一直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10148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