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或 kkk:为什么当年 Google Glasses 扑街了,但是今天 meta glasses 成为百万级别的现象产品?
所有人都知道 2023 年模型的爆发改变了一切,这个品类有了一个新的名字:ai 眼镜。
但是其实,你用了 meta ,雷鸟,小米就会发现,其实 ai 目前,更多的是噱头。摄像才是重要的差异化价值。而且其实,这么多年过去,Google Glasses 的拍摄效果,和 meta,没有本质区别。
这里面其实还有两个关键变量,第一是成本,而第二个是目前很多分析被忽视的,屋子中的大象。
Google Glasses 当年定价太高了,但是随着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的进步,可以在 200 -300 美金这个眼镜消费本来的价位段下提供类似的产品了。即使拍摄也是看个影,但是我本来卖个镜框也要这么多钱啊。。。甚至克罗心什么的更贵。。。
那多个耳机和摄像的能力,也会很容易让消费者尝试。
而最后一个其实很重要的变量是:抖音和 ticktok 。。。
如果你们经历过 Google Glasses 发布的年代,应该记得 Google Glasses 的摄像头引起了隐私保护巨大的争议,尤其是在美国。。。
当年很多国内的 kol 煞有其事的给我们普及美国的肖像权如何完善,隐私保护如何敏感,公共场合摄像甚至 cctv 如何克制。。。
而今天,抖音和 tt 席卷全球,你到处都能看到拿着大疆甚至 iPhone 到处拍摄和直播的傻子。。。而你在嘲笑完他们之后,回到车里,直接用手机前摄拍了一个吐槽,又发到了抖音上。。
所以感谢头条,这个短视频平台决定性的改变了一代人对公共场合被摄像的敏感度。
所以,偷拍更容易地 meta glasses,在美国,而不是在更愿意围观的中国,狂卖 200 万条以上。。。
所以只要你经历的够多,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事情,都会成为回旋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