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京东做酒旅,要解答三个问题

京东做酒旅,要解答三个问题

京东最近对增长非常渴望,除了外卖之外,也高调宣布进军酒店旅游行业。并且喊出了(最高)3年0佣金的口号,希望用价格战撬动市场。

这个消息出来,携程、同程的股价,都大幅下跌。投资者对OTA市场竞争加剧的担忧,可见一斑。

那么,京东做酒旅,能成功吗?从供给、需求、增长,三个角度来聊一下。

1、供给:免佣金,能打动酒店老板们吗?

佣金少了、没了,当然是好事儿。但是,未必所有酒店都吃这一套。

以目前的酒店格局来看,可以简单分为高星酒店和普通酒店/民宿。京东在信中特别提到四星以上酒店,也说明是公司目标客户。就先来分析下高星酒店。

高星酒店不少是连锁品牌,B端属性浓厚。他们更注重的是合作的稳定性。

稳定性来自两方面,一是系统对接。比如,携程的预定系统已经和酒店内部多个管理系统进行了对接,其他对手如果有新的系统,那就需要酒店付出更多的配合度,这时候难度就加大了。

尤其大型集团,变更合作关系,也是流程一道道。对于管理者而言,犯不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次是预定量(库存)的稳定。酒店在和OTA签约合作数量时,是逐步、逐批来谈,先看到稳定数据再增加。京东如果要拿下客户,需要慢慢攒房间数量,让客户看到效果了,才会加大合作力度。这个过程,要比C端靠补贴冲量来得慢得多。

更何况,对于高星连锁酒店而言,还要考虑和OTA的稳定关系。避免因一两家店的合作,而丢掉整个合作。而且OTA也会随时比价,要求酒店保持价格一致,新OTA的价格优势,也不会得到体现(当然,这个做法是否有平台店大欺客之嫌,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就类似于大客户在台积电能率先用到先进制程一样。同样稀缺的房源,高星酒店一般也会优先考虑合作关系稳定、数据表现稳定的OTA龙头。

所以目前高星酒店市场上的存量玩家,会非常谨慎地选择和新OTA合作,而是愿意维持携程等客户的稳定性,避免因小失大。这就是先发形成的客户粘性。也是五六年前,大家低估携程的地方。

而普通酒店、民宿,因为规模小,更具有C端属性,不用担心合作稳定,船小好掉头,谁出方案都可以试试。

所以,过去几年,普通酒店是发生变化的领域,高星酒店格局一直比较稳。用免佣、价格战,来吸引高星酒店,难度蛮大。

这个壁垒,其实也是京东提到的“供应链”,只是高星酒店的供应链优势,已经在先发者手里了。

2、需求:手握优质流量,难道没用吗?

京东在致酒店的信中,提到了自己的流量优势。8亿高消费力用户,用户和四星以上客群高度重合。这个流量,难道没用吗?

首先要说,流量是有用的。美团能开拓酒店业务,依靠的是外卖的高频流量;同程能开拓业务,依靠的是微信的流量,目前还有60%多的订单来自微信。

所以,有流量肯定比没流量要好。

但是,流量,又不是万能的。不然,手握抖音高频流量的字节,应该是无往不利。但实际上,外卖、酒店业务都没有成功。外卖涉及到配送体系,暂且不说。

酒店业务的受阻,恰恰说明,合适、匹配的流量,才是关键。

对于酒店客户而言,无论旅游、还是商务,定酒店都是一个相对严肃的场景,尤其是高星酒店。因为酒店是用来住的,还要考虑出行的交通安排、游玩或出差行程等等。

抖音里刷视频时的快感、冲动感,要下单买水果之类是可行的;但是,要定酒店就难度大了些,很容易冲动下单了酒店,结果发现没出行时间、没合适的交通班次等等。

所以,美团当时做酒店业务,做的是本地为主。美团也尝试过高星酒店,但发现难度较大,不是一时之争后,就转向了二三线的本地市场,面向年轻人等群体,也在整售之余,挖掘钟点房等需求。本地下单,不用考虑出行计划等安排,场景相对轻松,和外卖流量匹配度高。

同程的流量来自微信,使用微信的时候,也是相对严肃的时刻,用户可以规划下、安排下,甚至微信上和同行人商量下。

京东的使用场景,其实也是有严肃属性的,对我个人而言,要想买点品质物品,还是会用京东,觉得物流、售后都有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和高星的用户确实有重叠。

但是,高星的用户,也有粘性。

大部分商务出行,价格敏感性低,更追求可靠性,改变使用习惯、迁移APP的难度相对较大。更何况,不少还是通过公司渠道预定,也可以报销,没必要折腾。

当然,还有不少会员,是在意节省的几十块钱的。比如我。但问题在于,供给端,酒店会给多少房源呢?

用潜在的C端(还有不少不会更改的C端),去打动酒店供给,力度也还不够。

一种方式是直签几个大企业,但这种大企业,往往是和华住等酒店直签了。再换个新OTA,也不大必要。

因此,京东的流量,和高星酒店是有匹配度的。但匹配不代表一定会消费。

为什么要在出行旅游的时候,用京东下单,目前,还没看到有吸引力的方案。

3、增长:其他开拓酒店业务的公司,都怎么做的?

先来看个公式:OTA的增长=整体旅游市场X 线上渗透率 X OTA渗透率 X 佣金率。

目前,线上渗透率大概有55%左右,也就是出行的人,有一半是线下的。毕竟还有不少老人团、或亲友团,是直接线下报旅行社的。三四线线上下单也不多。还有提升空间。

OTA渗透率已经到75%左右了。也就是说,线上下单的人,走酒店会员体系的还是较少,大部分用OTA来下单。

让用户更换OTA,其实难度很大。毕竟整体渗透率也很高了。而机会其实来自于“线上渗透率”提升。

过去几年OTA市场发生大变化的,就是两句话:集中在普通酒店,而非高星酒店;来自三四线的线上渗透率提升。

玩家主要是美团和同程,和携程的高星酒店,错位竞争。效果不错。美团做本地;同程也深挖白领、学生等群体,并辅助演唱会等活动,主打年轻人的快乐游。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做增量市场,都比做存量切换,要更容易。

线上外卖和线下相比是增量,但外卖之间就是存量;高星酒店之间抢客户,是存量,但做三四线渗透率提升就是增量。做传统商务人士是存量,做新兴的年轻人是增量。

存量市场发生变化,一定是有更新的体验、更好的玩法等等。价格战,在很多时候是有用的;但在B端、有高切换成本的时候,用处就没那么大了。

刘强东在接受晚点的采访里,聊到过去五年,评价不高(虽然主语是“我”,但实指未必);所以,现在要创新、要增长。无论外卖、还是酒旅,以及之前的金融财富、支付等等,都冲劲十足;但是,一个组织的战斗力是有限的,多线作战比较考验能力。

免佣金对商家、高补贴对用户,险金对于外卖小哥,当然都是有好处的。不过,短期冲锋的势能,要转化为中期增长,还是要区分领域、壁垒的。

搅动市场、促进变化,也是可行的。不过,从商业史来看,用新玩法、新思路、新技术,颠覆领先者,才是取胜制途。

就像刘强东说,会有一个和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创新”,是更令人期待的。

来源:董指导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10060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