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传统商超,爆改、转型模式能否自救?

传统商超,爆改、转型模式能否自救?

一、业绩承压

营收下滑,业绩承压,零售市场发生转变,寻求转型是多家商超企业未来探索方向之一。

这是从多家商超企业近日发布的 2023 年年度业绩报告中总结出的结论。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联华超市营业额约为 218.36 亿元,同比下降约 11.5%,其中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同比下降约 22.2%;家家悦实现营收约 177.63 亿元,同比下降 2.31%;人人乐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28.53 亿元,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下降 28.15%……

其中,人人乐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变化主要由于门店数量减少及销售下降影响。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人人乐开设实体门店 91 家。报告期内,公司关闭门店 22 家,未新开门店。在关闭的 22 家门店中 4 家合同到期不再续约,5 家转让给其他商家,剩余 13 家因经营长期亏损或不符合转型需要等原因关闭。

与人人乐相似的是,家家悦同样加大闭店力度,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家家悦虽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2.31%;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6 亿元,同比增长 127.04%。

家家悦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变化的原因为家家悦增强区域密度和规模优势的同时,按照 “优进劣退” 的原则,对持续亏损、难以改变的门店果断关店,减轻后续的盈利压力。报告期内,对亏损且未来预计无法改善的门店加大闭店力度,减少损失,提升整体盈利能力。2023 年公司直营店新开数为 81 家,闭店数为 57 家。

企业营收同比下降,原因则多为关闭亏损门店导致线下门店减少以及门店整体销售减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超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大卖场原有一站式购齐的优势逐渐消失,卖场转型、调优成为今年卖场的主题。

对比 2024 年一季报数据,从 12 家发布了 2024 年一季报的企业中看,有 9 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仅 3 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

从净利润来看,虽然有 7 家超市实现盈利,但从净利润的同比增降情况来看,有 8 家净利润同比下降。其中,下降幅度高的是中百集团,达 619.18%,直接由盈转亏。

其中,人人乐也再次面临退市,被实施 “退市风险警示”,若 2024 年末时,人人乐的净资产依然不能为正,则将被强制退市,不免让人唏嘘。

二、关店止损、升级调优

近年来,大卖场频现 “闭店潮”。

自今年以来,华润万家至少关闭了有 11 家门店,包括增城店、坦洲店、沈阳浑南中店、嘉善体育南路店、宁海兴宁中店、大华店、杏园北路店、施家桥店、金牛店以及 4 月 21 日关闭的青秀店和 4 月 22 日关闭的夏园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中国超市 top100 数据,华润万家的门店数量正在逐年减少:2020 年门店数量为 3261 家,2021 年为 3245 家,2022 年为 3130 家,3 年时间关闭了 131 家门店。

除此之外,大润发在今年初,江苏、四川、湖南等地传出闭店消息。据不完全统计,2023 年以来,大润发已闭店十几家。

此外,相关媒体统计报道称,2024 年第一季度全国至少有 31 家超市品牌 140 余家门店关闭,涉及沃尔玛、大润发、永辉、物美、天虹超市、盒马鲜生、卜蜂莲花等知名品牌。

其中,也不乏一些城市或区域首店,如沃尔玛在南京的首店新街口店、永辉在全国的第一家门店福州屏西店、诸暨首家物美超市等。

事实上,传统超市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过去的十年间,家乐福、沃尔玛、家家悦、人人乐、大润发等传统超市受到的时代变革的冲击最为猛烈。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自 2017 年开始,国内超市门店数量便持续下降,从最高的 38554 家下降到了 24082 家,降幅高达 37.5%。其中大型连锁商超门店减少速度更快,从 2012 年的 11947 家,下降到了 2020 年的 5340 家,降幅超过 55%。

传统商超巨头面临的经营困境早已成为行业有目共睹的事实。多家上市的老牌商超在财报中指出,由于实体店受到线上零售的严重冲击,加上此前疫情使得超市实体店业态发展受到诸多挑战,多家国内老牌商超业绩喜忧参半。不过闭店并不是商超的唯一出路,部分传统商超、大卖场正在努力探索新赛道,加速转型、优化门店并继续开店。

多家商超在财报中提到,零售市场发生转变,寻求转型是企业未来探索方向之一。

家家悦在财报中透露,在加大闭店力度的同时,也在推进门店的改造升级,强化商品经营能力,通过供应链效率提升更好赋能门店。而改造店也得到了良好的业绩反馈。“不断优化传统业态,推进门店提档升级,改造店实现了较好的业绩增长。”

此外,家家悦也在加快培育新型业态,2023 年推出了悦记零食店、好惠星折扣店等,同时重点推进加盟业务开展。报告期新开各业态门店 110 处,其中直营店 81 处,加盟店 29 处;其中,发展新业态悦记零食店 56 家,好惠星折扣店 7 家。

人人乐在财报中也提到,公司业态模式上主要以大卖场 Le supermarket、精品超市 Le super、社区生活超市 Le life、百货店等实体业态与 “人人乐到家” 小程序及 APP(手机应用软件)服务相结合的线上线下融合的多业态发展模式。业态模式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同时,人人乐 2023 年尝试拓展直播业务,寻求转型。

三、爆改、转型模式能否自救?

据行研数据显示,2019 年,62 家 A 股零售企业的净利润合计 244.63 亿元,到了 2023 年合计仅剩 51.27 亿元,缩水近八成。

其中,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传统超市企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即到店消费客群持续流失、商品差异竞争逐步缺失和门店运营成本不断增长。

据《大河财立方》的报道,报告中解释称,由于国内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趋势并存,除原有传统超主流客群如小康家庭和银发一族,精英中产、都市白领、小镇青年等客群现今都有着各自的消费主张,“多快好省” 相关的商品力、便利性、服务与体验和性价比等诉求不断突出,这也吸引了 O2O 平台、电商平台、便利店等业态的积极布局,造成传统超市到店消费客群持续流失。

传统商超引入太多同质化商品,缺少差异化,导致只能打价格战;超市经营重点放在做促销,期望通过促销改变消费习惯,导致商品 “不促不销”,导致商品差异竞争逐步缺失。

与此同时,门店运营成本不断增长也是导致传统商超面临经营挑战的原因之一。

当前,传统商超、大卖场的单店销售普遍逐年下降,同时在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的冲击下,价格和毛利率难以逆势提升,反而是单店总成本,如租金、门店改造费用、人工成本、水电费等持续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单店利润空间。

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便当前传统商场受到挑战,但依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线下商超依然是商品零售的主战场之一,山姆会员店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作为行业的 “优等生”,胖东来近期开启了 “爆改” 零售老兵的节奏。

在刚刚过去的 “五一” 假期,由胖东来帮扶的部分步步高门店给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数据。

有业内人士对《灵兽》表示过,从去年到今年,全国范围内关闭的百货、超市和便利店几乎都存在商品和模式陈旧、缺乏性价比等问题,当然也不乏资金链断裂者,但资金链的断裂其实也与企业自身销售不佳、整体周转不良有关。

从行业角度来讲,胖东来的优点的确值得学习,但胖东来自身仅 10 多家区域门店,大多集中在许昌,而不同区域的零售市场情况大不相同,管理 10 多家店的方式也未必适合数百家甚至数千家门店规模的零售企业。

比如,胖东来可以给一线员工高薪,提升服务。但拥有近千店规模的上市超市或其他动辄数百家门店规模的超市,员工数量庞大,如果都采取高薪,那么企业成本首先就无法承受。

再从供应链端来说,区域商品的供应链体系与全国连锁的供应链也是不同的,区域商品具有一致性,但跨区域就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商品难以跨区域流动,全国仓储的管理也很复杂。

当然,传统商超企业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企业本身有固定的经营模式、链条因素有关,要扭转局面绝非易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9128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