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起底 3000 多位基金经理!大数据描绘出你意想不到的特征……

起底 3000 多位基金经理!大数据描绘出你意想不到的特征……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已经成为居民理财的中坚力量。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超过 3000 人,这 3000 多人管理着上万只产品,27 万亿资金。

这支手握重金的庞大队伍有何特征?大数据告诉你答案……

基金经理队伍快速扩容

近几年,公募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基金经理队伍也快速扩容。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 8 月 17 日,公募基金行业共有基金经理 3125 位。

1

基金经理人数变化情况

从性别构成来看,共有 2352 位男性基金经理、773 位女性基金经理。

从学历上来看,拥有硕士学历的基金经理共有 2671 位,约占全市场基金经理人数的 86%,其次为博士学历,约占全市场 10%。而学历为学士的基金经理数量最少,且多为行业成立初期从业的资深基金经理。

2

基金经理学历情况

从基金经理(剔除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管理规模来看,约有 39% 的基金经理目前管理规模在 5 亿 - 50 亿元(含),此外,管理规模在 5 亿元(含)以下、100 亿 - 300 亿元(含)、50 亿 - 100 亿元(含)的基金经理人数也较多,分别占基金经理总数的 28%、16%、13%。

此外,143 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超过 300 亿元,部分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更是超过千亿元。

3

基金经理基金管理规模情况(剔除货币市场基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每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都是有一定边界的,过大的管理规模或将影响基金的收益。同时,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也对投研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金经理管理年限并不长

从基金经理对单只基金的平均管理年限来看,956 位基金经理的平均管理年限在 1 年(含)以下,占基金经理总数的 31%;平均管理年限在 1-5 年(含)的基金经理约占 64%。这意味着全市场 95% 的基金经理的平均管理年限在 5 年(含)以下。

单只产品平均管理年限为 5-10 年(含)的基金经理仅有 171 位,平均管理年限大于 10 年的基金经理更为稀有,全市场仅有 12 位,占比不足 1%。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多位管理基金时间不足三年的新锐基金经理崭露头角,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以去年公募基金冠军崔宸龙为例,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崔宸龙的基金管理规模近 400 亿元。而在 2021 年初,他的基金管理规模还不到 10 亿元。

除此以外,中欧基金的刘伟伟、华安基金的刘畅畅、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杨金金等同样凭借出彩的业绩快速成为百亿级基金经理。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表示,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基金行业发展迅速,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超出了人力资源的积累速度,体现在资深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相对缺乏,尤其缺乏优秀的、有经验的研究员,因为多数有经验的研究员都转岗做基金经理去了。

基金经理变动影响几何?

近几年行业发展较快,基金行业人才流也较为频繁。天相投顾对不同类型基金离职人次占当年同类型产品总任职人次的比例进行测算,结果发现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经理离任人次均相对稳定,每年均大致保持在 15%-20% 的比例。

基金经理变动对基金业绩是否会产生影响?从收益率来看,基金经理变动对偏债型基金的影响整体较小,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 - 4% 至 + 4% 之间。对偏股型基金而言,收益率整体受基金经理变动影响较大,整体业绩波动区间在 - 20% 至 + 20% 之间。

天相投顾表示,基金经理变动是正常的职业调整行为,基金经理作为一只基金产品的直接管理者,对基金产品本身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希望基金经理出于对投资者负责、对自身负责的考虑,为投资者带来更为长远稳定的收益。

从海外知名资管机构的发展路径来看,构建稳定的投研团队是长期制胜之道。以历史悠久的投资管理机构资本集团为例,国信证券梳理发现,在资本集团,从业时间 30 年以上的投资经理占比达 34%,从业时间 20 年以上的投资经理占比达 91%。

类似的还有,富达投资旗下规模最大的 2 只主动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均已连续管理超过 30 年;普信金融基金经理在公司供职的时间平均超过 20 年。

有意思的是,在资本集团,并不是每一位研究员都一定要转换到基金经理的岗位才算晋升,每条职业发展之路都交给个人自由选择,资深研究员的薪酬、地位都与基金经理没有差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微信号:shzqbwx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7741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