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盗墓笔记》终于拍出了一部合格的影视化作品,却也正因此证明了这个曾经的超级 IP 真的芳华不再,不能不令人有几分唏嘘。
爷的青春回来了,还是爷的青春结束了,是重启的《盗墓笔记》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胖子依旧堵着吴邪和张起灵的 “柜门”,但冥冥中的变化却是实打实的。
剧里,重启是一场终极之旅。吴邪只剩下几个月的命,他想要死在路上,那条重拾勇气的路上;胖子已经不再灵活,但他愿意陪吴邪再疯一次,然后口嫌体正直的抱着明器不撒手;张起灵走出了 “青铜门”,摆脱了宿命枷锁的他,终于不用背负这个作者也无法解释的巨坑。
剧外,重启是一场囚徒困境。独家内容变双平台联播,曾为爱奇艺付费会员(也让整个长视频市场看到付费的希望)立下开创之功的超级 IP,曾为优酷力扛黑马爆剧的顶流演员,谁不会寄予厚望?但谁又应该分走最大的蛋糕呢?
除此外,还有粉丝要为明星贡献小作文,维护口碑;路人则想要靠谱的影评,避免踩雷。
然而《重启之极海听雷》OST 的上架,充分说明了:这场合格的终极之旅,并没有掀起足够的水花。网易云一厢情愿地给 OST 捆绑了朱一龙粉丝的解锁任务,对方却看透了招数。
被骂吃相难看,被怼到删除微博,被迫改了售卖方式。放弃解锁,开放单曲售卖。这就是一场阿克塞尔罗德博弈游戏的实战演绎。演员粉不再傻傻被宰,原著粉无力剧透,路人粉自说自话。
演员粉和原著粉的大战没了,路人夹在中间的观战没了,广为流传的吐槽梗没了,《盗墓笔记》IP 呼风唤雨的热度也没了。默默在公众号更新《重启》修订稿试读的南派三叔,好像一个终于开始认真答题的学生,交卷的时候愕然地发现 “阅卷老师们” 溜了。
从之前的 “叫座不叫好”,到如今的 “叫好不叫座”,《盗墓笔记》失去了让多方 “扯头花” 的魔力。这其中固然有长期的粗糙影视化对观众耐心的消磨,初代粉丝的退场和话语权减弱也不无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原著影响力的衰退。
三角老矣,渐行无声。盗墓重启,尚能听雷?
极海听雷,战场消亡
“我爷爷有一本笔记,叫做盗墓笔记。” 是的,这笔记的坑就像月球表面,拿着盗墓生还率老高了。《重启之极海听雷》的开场介绍太卑微,用静姐的话说:“那我这么多年的斗白下了!”
吴山居订单稀少,胖子就给吴邪接了一个 “葬爱乐队” 的活儿。每个乐师的棺材下面都摆着碗接绿莹莹的 “棺露”,嘴里的抹茶牛乳它忽然就不香了。遭遇毒气泄漏的吴邪被医生告诉大限将至,同时他收到了失踪已久的三叔发的短信。
结果刚开手机就没电了,急的吴邪赶快让胖子找充电线。找我要嘛,关机之前我截图了。破译了短信的吴邪,找 Tony 老师换了帅气发型。本以为的 “铁三角重启”,变成了《爸爸去哪儿》的续集《叔叔在哪儿》。
《重启之极海听雷》采取了经典的双线叙事:主线是铁三角寻找三叔下落,副线是黑瞎子探寻南海文明的更多线索,给主角团提供新副本。朱一龙的线,很快进入了南海王地宫,情节紧张险象环生。黑瞎子的线,加入爱情元素后相对温吞。
朱一龙的表现可圈可点,与《沙海》秦昊版老谋深算的吴邪对比,更多的是脆弱背后的韧劲。在气象站发现尸体,误以为三叔已死后的表演层次分明。从开始的 “自我安抚”,到中段的 “尝试接受”,再到最后的 “歇斯底里”,是情绪不断压抑酝酿的过程。
墓中幻象,朱一龙在失去胖子之后的痛苦悔恨,是做了加法的饱满。而在小哥受伤倒地后,是做了减法的惊慌失措。因为在吴邪这个角色的印象里,张起灵永远是拯救者的角色,所以他无法接受对方的离去。打击之后再加一层打击,哀莫大于心死的分寸感被朱一龙拿捏精准。
当然,也正是由于朱一龙对吴邪的胜任,让原著党与演员粉的战场消亡了,话题性也随之消失。此前的常态是,不用等到开播,官宣演员时双方就会因为 “爱豆是否贴合角色” 而开战。鸡蛋里挑骨头固然有,但更多的论据还是 “吴邪们” 本身的演技瑕疵。
于是,长期走 “黑红路线” 的《盗墓笔记》只剩下 “走红” 一条路了。朱一龙版吴邪要想黑,得找特别刁钻清奇的角度。因为就连眼纹显老这种外貌 PUA,也可以用中年吴邪得到化解。
黄俊捷版张起灵,初看总觉得撞脸杨洋,后来发现想错了。应该是三叔心里的小哥,大概都是这一类疏淡郁气的长相。有人说这版小哥比较瘦,三叔还回护:“有很多肌肉的,我见过。”
一个 “入戏” 的吴邪,配上不 “出戏” 的胖子和张起灵,这铁三角为何不能爆红呢?或许还要从《盗墓笔记》的影视化进程里找原因。
明珠乱投,体系之殇
5 年前,李易峰、杨洋版网剧《盗墓笔记》在爱奇艺上线。尽管豆瓣评分只有 4.9,但该剧创造的纪录却是现象级的。
上线 22 小时网络播放量破亿,微博话题 #盗墓笔记# 阅读量三小时增长 1 亿。全集上线当晚,超过 260 万次开通 VIP 的订单请求,甚至让爱奇艺宕机。与此同时,“上交给国家” 等爆梗迅速流行,稳坐 2015 年度网剧冠军。
如今,吴邪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更强,甚至都成考古所顾问了。但《重启》却再也造不出 “上交国” 这样的热搜,只能蹭《浪姐》流量,搞了尬里尬气的 “乘风破浪的铁三角” 和 “无价之邪”。
宣发借势我们懂,但作为曾经的顶级 IP,也应该是别人来借《盗笔》的势,硬糖君这个出坑老粉都要哭了。
“重启的工作室” 和 “重启特化” 这种制作层面的宣传,更是让李易峰版《盗墓笔记》汗颜。和那版哆啦 A 梦的道具相比,《重启》在特效制作和场景实拍上优秀太多,南海王地宫打造了一个充满视觉奇观的非日常空间。但粗制滥造时还有人骂两句,制作精良了,却是笑渐不闻声渐悄。
《盗墓笔记》的影视化,按照三叔的参与度可以分为 “自改” 和 “他改”。自改的有参与编剧的 2016 电影版《盗墓笔记》(鹿晗版)、担任监制的《老九门》。他改的有欢瑞的《盗墓笔记之七星鲁王宫》(李易峰版)、《盗墓笔记之怒海潜沙 & 秦岭神树》(侯明昊版)。
两者的差别,只是 “自毁” 和 “他毁” 的破坏方式而已。李仁港执导的电影版,试图用偶像的力量驱动票房,除去鹿晗和井柏然的个人秀,叙事逻辑并不为书粉和观众所接受。吹笛子赶尸蟞,跳舞躲刀阵的无厘头情节,破坏了盗墓应有的情绪。
而作为前传的《老九门》,其实只有二月红(张艺兴)和张大佛爷(陈伟霆)这两门。剧集注水严重,让 “二月红前来求药” 一度成为弹幕玩梗。
欢瑞对《盗墓笔记》的影视化,基本抱着 “向钱看” 的心态。说来嘲讽,2018 年的欢瑞财报显示,正是侯明昊版《怒海潜沙》的售卖,才让前三个季度扭亏为盈。而卖给腾讯视频的《云顶天宫》(秦俊杰版),雪藏至今没有定档。
开局即是热度巅峰,随后就是 “体系混乱,相互拆台” 的系列改编。2018 年的《沙海》和影版《爱情公寓》更是乱象的两极,前者是虎头蛇尾后期注水,后者是错误混血下场惨烈。
五个吴邪五张脸,《盗墓》坏账算不清。一个版本配一个制作班底,时间一会儿现代一会儿民国。除了原著粉,普通观众哪有耐心去做区分?更具破坏力的是,原著粉也在时间推移中悄然离场。
三角仍在,粉丝离场
时也命也,回看 2015 是一个特别的交叉年份。它既是视频网站勃兴,观众付费习惯建立的 “网剧元年”;也是《盗墓笔记》原著中小哥和吴邪从 2005 年定下的长白山 “十年之约”。
视频市场的浪潮翻涌,与粉丝情怀的成熟相互成就了《盗墓笔记》的 IP 传奇,给了我们它会越来越增值的错觉。但事实证明,影视 IP 如果不能在岔路口做出正确的选择,结局只能是 “夏天滚雪球越滚越没”。
从 2006 年在贴吧连载,到 2011 年《盗墓笔记:大结局》上市,作为网文的《盗墓笔记》至 2015 已有 “十年底蕴”。而《重启》的小说是 2017 年开的坑,到 2020 也不过 “三年薄底”,整体的声势已不能和主线 IP 同日而语。
在《盗墓笔记》影视化之前,书粉的同人创作形成了明显的亚文化圈层。如果说南派三叔的原著,对于同性关系的界定依旧是模糊的英雄相惜的话。那么同人创作,则抛弃了内敛的表达转而生成情感明确的 “新文本”。
《盗墓笔记》原著粉有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快乐地接受原著向的二次创作内容,而对于大众传媒生产的《盗墓笔记》同名季播剧或电影却保持高警惕性。
从小说文本到剧文本的转换中,符号的多样性被画面的单一性所取代,封杀了稻米们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劣质的影视化,将带来的更强的对抗性。在原著粉与演员粉的大战中,抵抗流量演员所代表的的大众文化符号,是原著粉获得社群认同的重要方式。
而以 2015 为分界,《盗墓笔记》的同人创作在质与量上都呈明显下滑趋势。老粉丝随着年龄增长,渐次退场;原耽的强势崛起,则让新用户推选出了新的超级 IP,比如《魔道祖师》。自 2011 年结局后,《盗墓笔记》原著没能再培养出下一代受众,也终于不再有人激烈地跳出来对影视化进行 “对抗性解读”。
一本小说成为 IP, 关键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凝结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盗墓笔记》IP 中最暴烈的部分无疑是粉丝的亚文化属性。而当这种属性逐渐剥离,《盗墓笔记》便不再是一个超级 IP。当 “瓶邪” 在社交网站隐身,也意味着核心粉群已经退场。
遗憾的是,当《重启》把自己从里到外都 “改成了你喜欢的样子”,你却不再喜欢。你没错,《重启》更没错,只是时机已错过。三叔这次的谨慎,像极了小心翼翼的张东升。他终于交出了诚挚的作品,问上一句:“我还有机会吗?”
我们却只能再次感慨:原来世界结束时,真的不是轰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没人骂的《盗墓笔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谢明宏,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