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郎
来源:银杏财经(ID:yinxingcj)
形成一个风口,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带货,在风口形成之前,总会有一些线索给人以提示。
今年 6 月,多家 VC 和头部企业瞄准社区电商领域,动作频频。
同城生活 C 轮融资 2 亿美元刚到账,兴盛优选、十荟团等紧跟其后,同样拿到了融资。滴滴前脚试点 “橙心优选”,美团后脚便推出了优选服务。
短短一个月,社区电商领域高频变动,这样的现象并不多见。资本嗅觉敏感,一条条新闻背后,不难看出各家企业在社区电商领域的勃勃野心。
风声鹤唳,变化反应趋势。战鼓声越来越响,一场大战,即将发生。
供需现状
从南京苏宁总部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一个小时,来到一座名叫 “来安” 的安徽小县城。
2017 年 7 月,苏宁易购在这里开出第一家 “零售云” 店。开业那天,百货大楼挤满了人。50 万人口的县城,一天之内为苏宁易购创造了 320 万的销售额。
来安并不特殊。在电商行业中,下沉市场力量显著,只要企业操作得当,就能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一年之后,拼多多靠五环外的力量起家,开进美国纳斯达克,开盘上涨 40%,成为拼购第一股。两年下来渗透率、GMV 齐齐飙升,甩开京东,月活用户数超 4 亿,直逼淘宝。
谁知 2020 年年初,国内疫情爆发,整个电商行业不断震荡,低线市场受挫严重。平台、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无法实地链接,上游工厂停工,下游渠道冻结,中间的物流环节也受阻严重。
情势危急,“猫狗拼狮” 等电商巨头迅速调整战略,发力 O2O,一边打出门店 “在线化”,用线上直播、社群及云店员等工具,将用户的消费需求转移到线上。
另一边借助带货直播等渠道在供给侧发力,帮助商户、农户打开产品销路,链接供、需两端。
两边渠道打通之后,效果显著。从 2 月带货直播的成绩来看,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多家平台数次助销农产品销量破万斤。其中成都金堂不知火丑橘在贝店开售仅 5 小时,销售量就突破了 40 万斤。
事实证明,人们的消费需求只会转移,不会消失。
疫情阻隔线下联系,客观上压缩了低线城市人们对线上购物的熟悉时间,从而培养起新的消费习惯,不仅加强了人人之间的线上联系,还使得整个电商市场更加庞大和多元。
并且在 “无接触” 成为时下热词的同时,人们对商品到店、到家、同城配送的相关需求也进一步增长,这为末端物流打开了新的市场缺口。
商机已经出现,“后疫情时代” 的消费需求嗷嗷待哺,工厂、农场也开足马力,想把停工损失弥补回来。两相叠加之下,天时已至,“社区电商” 被重新摆上台面,这才有了近期的投资热潮。
两头势力疯狂读条,怎么能缺了巨头平台在中间牵线搭桥?
到目前为止,市面上有 10 多家社区团购平台,如考拉精选、食享会、呆萝卜、十荟团、邻邻壹、小区乐、兴盛优选、每日一淘等。
数量众多、方向全面,其中不乏知名 VC 站台,但客观上讲,各家壁垒分明,行业集中度低,尚无玩家实现规模化,单一平台辐射范围最广也不过 10 多个城市。
行业无巨头,VC 随便进。在社区电商平台的打造上,各方势力都不想落后:VC 站在中小平台背后,促使其疯狂扩张;传统电商巨头有供应链优势,要打江山得往下沉;本地服务企业手握末端物流,上升意图明显。
三种势力,三个方向,大家都有所依仗,“社区” 与 “电商” 两边,至少占了一头。
打造平台
2016 年,一家叫 “你我您” 的水果公司,因为生鲜产品刚需、易腐坏的特质,客观上要求即时性投递,触发了社区电商属性。
于是,你我您进行地区性派发,以小区为单位招募区长,用私域流量组建平台流量池,拿佣金抽成的区长代替平台完成线上消费环节中拉新、留存、营销、履约等多个步骤,由此发展出了以 “区长经济” 为核心的社区团购模式。
甫一落地,卓有成效。除了平台获客成本大降,客单量的稳定性和数量级也有所提升,成熟客户复购率可达 14 次 / 月。
不过社区电商前期投入巨大,方方面面都存在掣肘之处,后端有选品、物流、仓储之难,前端有门店铺设、即时配送之苦,两边都需要程序化、规模化的落地。
中小平台在这方面基础薄弱,光靠外部投资,难以实现自主造血,长此以往,投入巨大,很容易资金链断裂。
去年 7 月,生鲜社区电商平台呆萝卜完成 6.3 亿元 A 轮系列融资,三个月后就被爆出资金断流、拖欠供应商货款及员工工资等情况。烧钱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社区电商领域呆萝卜、松鼠拼拼、邻邻壹、你我您等玩家也陷入减少开支、缩减门店甚至被收购的泥淖,其中还有一些直接倒闭的平台。
这并不让人意外,当下中小平台规模不大,融资轮次也多集中在 B 轮之前,虽然走在前面,掌握了部分 “稳定且高价值社交关系链”,但要满足社群集中且持续的购物需求,供应链、物流、空间调配等能力,一个也不能缺。而这恰恰是传统电商巨头手里的护城河。
新的赛道能促进业绩增长,传统电商巨头要凭借供应链优势入局社区电商,不算难事。但要摘到桂冠,还需进一步本地化。
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京东、苏宁、拼多多、阿里等多家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拼多多投资了虫妈邻里团,阿里两次参投十荟团,京东和苏宁自己下场做了蛐蛐购、友家铺子和苏小团。
同样是入局,各家的打法却不一样。
苏小团的 “区长经济 + 独立 APP + 苏宁小店” 模式借鉴了 “你我您”;阿里驿站团购喊出 “好吃不贵,次日送达,售后无忧” 的口号,背后靠的是天猫超市、盒马和菜鸟驿站等打配合;而京东除了在商超领域的积淀优势之外,其自建物流体系对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也是一大亮点。
三家各有特色,不过社区电商讲究区域化、差异化和精细化,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尽相同。传统电商追求的标准化流程容易尾大不掉,往往并不适用。相比之下,消费者更喜欢有本地服务优势的平台。
自然而然的,滴滴、美团、沃尔玛、永辉超市、物美、步步高等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开始涉足社区电商领域。
指点江山
今年大年初五,家家户户都因为疫情原因,在家自主隔离,消费需求压抑堆积,却苦于没有店家 “送货上门”,电视上屡屡爆出某某地区物资不足的新闻。
看到这个情况之后,步步高超市率先以 “区长经济” 模式推出 “小步到家” 业务。“微信群 + 小程序” 下单服务随后上线,一小时内地区接单量突破 1000+。
实实在在的数据背后,是疫情引申而出的新商机。
原本传统电商的发展,已经催化了一部分消费者对商品到店、到家、同城配送的需求,疫情爆发和 “无接触” 服务的时兴更是对各家 “最后一公里” 宅配能力提出新考验。
步步高之后,永辉超市、同程旅游(同程生活)、物美(多点拼团)等企业,要么扩大了 “到家” 服务的规模和力度,要么是直接入场社区团购,从下到上打造平台。
除此之外,不少社区电商平台因为货源、资金等问题限制,也选择将商超企业作为第三方合作机构接入,共享货源、门店或提货点。
今年 6 月,滴滴推出的 “橙心优选” 就是如此。
据 36 氪报道,在整个社区电商运营流程中,不管是物流、仓库还是门店,滴滴都选择了与第三方合作,试点地区也仅支持到店自提,滴滴并未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送货上门。
到店容易到家难。商超企业在社区电商领域担任多重角色,说明了平台在 “到店自提 - 送货上门 - 小区自提柜” 的末端物流链中,难以兼顾下游。而毛细血管的铺设和完善,往往是平台能否杀出重围的关键。
如此看来,即使四通一达、顺丰等快递行业和速递易、丰巢、1 号柜等自提柜品牌不做平台,也能从合作的角度找到新的业务方向和盈利模式。
2019 年 5 月,顺丰针对电商行业,推出特惠仓配,年末又接手了原唯品会旗下的品骏快递。效果立竿见影,第四季度业务量同比增长过半,将 “通达系” 甩在身后。
所以说,到店也好,到家也罢,这都是在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池子里扑腾。如果本地生活的行业巨头要插手社区电商,凭借着本地优势积淀,或许真能在平台搭建上与中小平台、传统电商掰掰手腕。
果不其然,今年 6 月,美团为社区电商业务成立独立部门,推出 “美团优选服务”,数次传出做社区电商独立 APP 的风声,显得极为重视。
对比中小平台,美团一有充足资金支持,满足供应链搭建需要,二有骑手资源扎根 “社区”,同城配送客单价低,本地商家整合度高。如果做社区电商,不仅能靠盘活本地经济获利,还能进一步扩张美团边界。
在本地服务上,美团拥有 O2O 即时配送优势;在供应链上,阿里 B2C 物流骨干网络与线下门店越织越密。
社区电商地位微妙,处在阿里、美团各自的核心业务之间。可以说,不管谁拿下社区电商,这都是一个进攻对方的绝佳据点。
想到这,阿里坐不住了。美团入局社区电商 8 天后,阿里传来消息,正在筹备新的社区团购部门,接入零售通,届时 P10 负责人邹志俊直接向零售通总经理林小海汇报。
老对手到了新战场,美团、阿里先后手组建社区团购部门,一个想要巩固本地服务,一个要做线下电商,谁能拿下社区电商这一城,结果可能会改变整合互联网格局。
结语
危机催化市场,促使消费需求和商品产量双双增长,牵动中小平台、传统电商、本地服务企业三方争抢资源。
社区电商平台作为平衡供需两侧的支点,极有可能诞生下个巨头,也可能成为老巨头的续命药方。
为了拔得头筹,美团开启电商化、阿里推进本地化、中小平台持续规模化,大家都攒足了劲,想抢到这个名额。
新的商机出现,往往雷声不断。伴随着部分中小平台开始退出与合并,社区电商的未来形势更加清晰。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可以预见的是,两家以独立部门运作的巨头必不会轻易放手。
美团阿里,必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