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BIOS 和 PC 的小故事

BIOS 和 PC 的小故事

众所周知,微软的总部在西雅图。然而,微软的创立和头三年都是在新墨西哥的阿尔伯克基,就是 “绝命毒师” 住的那个偏僻荒凉的小城。是什么让哈佛退学的比尔盖茨,背井离乡奔赴千里之外?

之前中国记者的报道,可以说多半都是错的。他们说盖茨因为老妈是 IBM 董事拿到 IBM PC 的操作系统合作机会,赶紧退学建公司。但是,盖茨创立微软于 1975 年,IBM 合作是 1980 年的事情。盖茨的妈妈也不是 IBM 董事。

事情的真相有时没有包装出来的那么好玩。比尔盖茨在哈佛上的是法律系,因为他父亲也是律师。但盖茨真心不喜欢学法律,把时间都花在电脑上。课余时间,他和同在波士顿的老乡保罗艾伦开发了 BASIC 语言的解释器。

1975 年 1 月,俩人读杂志看到 MITS 的 Altair 8800 电脑广告,觉得可以把这个解释器卖给 MITS。结果他们成功了,艾伦还被 MITS 聘用了。而 MITS,正是位于阿尔伯克基。4 月,俩人注册了皮包公司微 - 软 (最早公司名字中间确实有个杠)。这时,盖茨并未退学。

哈佛大学并不是个好混的大学,男子社团和女生们都喜欢长相好体育好的型男,而这两项都是盖茨的绝对弱项。他的学业也因为搞电脑耽误了,上完大三还欠多一年的学分。学习和生活都不开心,退学也许是一种逃避。

1976 年,盖茨搬到阿尔伯克基,年底艾伦从 MITS 辞职。1977 年,俩人正式签署了合伙人协议。1979 年,由于阿尔伯克基人才匮乏,俩人把微软搬回老家大西雅图。

值得八卦一下的是,MITS 的创始人兼总工 Ed Roberts,1977 年把公司卖了几百万美金买了个大农场,然后 40 多岁重新上大学读医学博士,最后从一个牛逼电子工程师变成了一个医生。真是了不起的人生。

1980 年,盖茨的母亲玛丽在一次开会时碰到同在一家非盈利劝募组织兼职的 IBM 董事长总裁约翰欧普尔,提到儿子的公司。欧普尔很帮忙,介绍了几个高管,随后盖茨就去谈 PC 的操作系统合作了。

但是,微软当时并没有操作系统,只有 BASIC 解释器。当时最流行和成熟的微机操作系统是 CP/M,但 IBM 去谈合作人家居然不肯卖。这对微软来讲真是天赐良机,他们赶紧和同在西雅图的 SCP 公司买下了一个类 CP/M 的操作系统 86-DOS,这是年仅 22 岁的 Tim Paterson 花了几个月一个人用汇编语言写出来的。目前,MS-DOS 最早的版本可以下载源代码,里面有 Tim Paterson 的一封信。

很抱歉这次的引子实在是太长太八卦了,我们故事的主角 BIOS 终于要登场了。

一、

IBM PC 发布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IBM 当时居然在 PC 上没有设置任何的专利,这造成头两年就有近百家号称兼容机的克隆机出现,他们向英特尔买 CPU,向微软买 DOS,最终售价只有 IBM 的一半。不过,他们缺一样东西: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BIOS 是用来安排 PC 上电自检和引导启动到操作系统的一段汇编程序。这段程序 IBM 却 “不小心” 地在技术文档中公布了全部源代码,这使得兼容机可以抄袭它。但是,由于 IBM 拥有 BIOS 的版权,抄袭是违法的。1983 年,在类似的苹果诉其兼容机 Franklin 一案宣判后,IBM 胁迫不少公司退出了兼容机市场。

这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凤凰科技 (Phoenix Technologies) 解救了大家。Phoenix 采取了一种叫 “洁净室” 的反向工程方法,即 A 组工程师研读 IBM 源代码写开发需求和文档,B 组工程师从未读过 IBM 源代码的根据 A 组文档做开发,两组人之间隔着所谓的 “中国墙”,来阻挡控方律师使用 “抄袭” 的字眼。1984 年 5 月,Phoenix 发布了自己的 BIOS,并开始授权给兼容机厂商,使得兼容机市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当年,正好是 AT&T 因涉嫌垄断被大卸八块的时候。IBM 虽然心有不甘但怕被扣上垄断的帽子,很快放弃了对兼容机的扫荡。而由于 Phoenix 的 BIOS 确实写得很好,随后 IBM 把自己正牌 PC BIOS 的写作任务也开始交给了 Phoenix。直到今天,主流 ThinkPad 的 BIOS 仍然是 Phoenix 公司编写提供。也有一些品牌,比如 Compaq 和东芝,有自己的 BIOS in-house 研发。

二、

1985 年,中国也产生了红遍大江南北的兼容机长城 0520CH。而 1984 年成立的联想,要等到 1990 年才推出自己的兼容机。

1985 年,印度一代移民 Subramonian Shankar 被 Michael Dell (戴尔电脑创始人) 亲自请到 Austin 设计 386 主板,这个天才工程师不仅完成了整个主板和 BIOS 的工作,还设计了当年有名的 Turbo 按钮,按一下主频可以从 8MHz 升到 16MHz。然而戴尔怕 386 不稳定放弃了做第一个吃螃蟹者,这使得 Shankar 去到亚特兰大创立了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AMI)。而因为 Phoenix BIOS 卖得太贵,他自己也用同样的 “洁净室” 方法做出了自己的 AMI BIOS。

此后,Phoenix 和 AMI 这对冤家开始了长达 30 多年的竞争。

除此两家外,BIOS 行业还有 Quadtel、Award、General Software 等多家企业,然而它们后来一一被 Phoenix 并购。Phoenix 就像剑宗,不断有各种新奇的剑法出来,然后这些剑法又不断被破掉。AMI 像气宗,几十年坚守苦练内功,最终站上紫禁之巅。

三、

Award Software 也是最早做 BIOS 的独立公司之一。中国玩过 DIY 电脑的,8 成以上都见过下面这个画面

Award BIOS 像 AK47 一样可靠、好用和价格便宜,这使得它成为台湾的大小主板厂商的最爱。1993 年,黄肇丰创建的台湾 GCH 公司收购了 Award, 1996 年完成了 Award 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Award BIOS 虽然在台式机主板份额显著,但是缺乏大 PC 品牌和笔记本产品线,因而难以提高价格,获利能力有限。上市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被 Phoenix 并购了。

应该说,2000 年代初是 Phoenix 的黄金时代,低端市场有 Award 产品线控制,高端市场有 Phoenix BIOS,那时几乎不把 AMI 放在眼里。甚至,Phoenix 公然挑战英特尔的权威,对英特尔推出的 UEFI 采取对抗的态度,试图和微软结成联盟把 BIOS 和 Windows 深度捆绑,实现数字版权和其它安全功能。对 Phoenix 的市场份额太大感受到威胁,英特尔开始扶植 AMI (公版 BIOS 从 Phoenix 改成 AMI) 并自己投资了一家专做 UEFI 的 BIOS 公司,这就是台湾的 Insyde。对 Phoenix 一箭之仇,最后英特尔花了十年终于得报。

和 AMI 这样创始人把控的私人公司相比,Phoenix 的发展被上市公司和职业经理人绑架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经理人一方面追求在应用软件上扩张以在股市上讲故事,另外为了追求临时业绩,把应该按出货台数收的版权费,变成给客户一次性买断。举个例子,等于把未来几年的收入打个两折在一个季度卖掉。这样,有的经理人拿到奖金哈哈一笑后就跑路了。

到了 2006 年,这种模式崩盘导致巨亏。Phoenix 新的 CEO 和 COO\CFO 又上任了。我那时负责中国大陆的业务,有次曾经陪 COO 在北京拜访客户。COO 是个年过六旬的美国老头,一上来面对客户的几位 VP 就说我来讲讲我们牛逼的故事。然后口若悬河把客户说得目瞪口呆,接着推荐了我们并不存在的产品。

应该说,这种套路还是挺成功的的。这些不存在或极不成熟的产品宣传,让股市创了新高,然后他们又用高价收购了几个莫名其妙的公司,在公司进入另一轮亏损时离开寻找新目标了。

四、

我们回过头来说英特尔的 UEFI,这是一个用来取代旧的 BIOS (Legacy BIOS) 的架构。UEFI 有很多优点,功能多扩展性强,用 C 语言开发,不像 BIOS 要用汇编那么难。但是,由于 Phoenix 的阻力和英特尔软件部门实力不足,UEFI 前几个版本都非常不成熟,大概历经 8 年时间最后勉强推出了一版可用的版本。

BIOS 这个领域是码农劳动密集型的,每一个型号的主板,都需要专门工程师做 porting,工作量还非常之大。这是一种最不划算的软件业务模式,因为你无法简单地靠复制你的程序来赚钱。而这个领域的程序员和其它领域又几乎不通用,比如互联网的程序员来做 BIOS 是完全不可能的。

2008-2009 年,英特尔下令新平台必须只能用 UEFI,不可以再用 Legacy BIOS。这时 Phoenix 也已经很虚弱了,在台式机和服务器领域基本完败于 AMI,在传统较强的笔记本领域,又被 Insyde 的 UEFI 强力逼宫。2009 年,Phoenix 被迫裁撤了上海和南京的全部研发和工程团队。

2010 年,Phoenix 以仅 1.39 亿美元被私募基金收购后退市。没有上市财报压力后,Phoenix 再次凤凰涅槃,恢复了活力并和英特尔修复了关系。当年和老板瞎聊,如果让周鸿祎收购也许更好,毕竟几亿台的客户基础,又是安全的最底层,没准能变出花样来。

今天,BIOS 领域是 AMI, Insyde 和 Phoenix 三分天下,不过 AMI 已经自称是 No.1 了,我想这也是事实,毕竟他们现在拥有最大的团队 (1500 人,85% 是技术人员) 和最爱公司的创始人 CEO。

五、

BIOS 的故事讲完了,给今天的科技公司上的一课就是:上市可能是个诅咒。当公司创始人们套现离开,不再有人真心爱你的公司。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才是基业长青的关键。

来源:金捷幡 微信号:jin-jiefan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369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