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我们的人生,好像会被迫地,越来越在意各种数字?

我们的人生,好像会被迫地,越来越在意各种数字?

@某个张佳玮:我们的人生,好像会被迫地,越来越在意各种数字?

小时候,我还没接触卷尺的时候,父母在门廊上用铅笔画一条线,记录我已经长多高了。一条线连一条线,记录着长多高了。

那时我接触不到什么数字,只有他人的评价。亲友说我长高了,说长胖了。豪迈的长辈说来抱一抱看,哇又重了!
那时我接触不到什么数字,只在商店看见想要的东西,咬着手指朝父母发呆——也许父母肯给我买呢?
我并不知道确切的价格,知道也没用,因为不了解家里的财政、父母的预算、心理的价位。

然后,在学校里。试卷上的成绩,有高有低。得在意成绩的数字了。
老师要求家长在考卷上签字,不同的成绩,意味着不同的待遇。

开始了解自己的身高与体重、体育老师记下许多数据:50米跑的数据、100米跑的数据、做了多少个仰卧起坐、多少个引体向上。
人的身体好坏,被数字量化了。

太多的数字等第在明白地显示,我哪些地方技不如人。
人大概是通过各种数字度量,慢慢明白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各色数据明明白白地说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然后,数字告诉我:
必须面对竞争的压力了。
成绩好坏影响的不再只是父母的心情,还可能影响到家的经济状况、个人未来、是否能达成自己的理想。
到高三,通过一次又一次模拟考试计算自己高考的分数范围,计算自己离心仪大学的距离。
然后进入了成年人世界。

人开始真正世俗化,大概就是开始习惯用数字统计一切:
开始明白了感官的不可靠,于是熟记自己的身高体重,甚至自己的体脂率、记住自己每一次长跑的配速与实践、记录自己的心跳、记住每个电子产品的参数与价格,以此定义自己。

记住了所有的数字:工资、银行利率、房租、预算、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三围。
甚至为自己规划的未来里,也包括了无数的数字:未来打算达到的年收入、几年内达到财富自由、你理想中的房屋尺寸、理想中的车子价位、甚至打算在几岁提前退休……
都是数字。

我刚到法国时,立志要跑200个博物馆——用这种方式来了解世界,大概是最高效的了吧?
但几年下来,累死累活也就跑了四十来个。

而且也明白了,数字真不是关键的——卢浮宫、普拉多、梵蒂冈,这种级别的博物馆,一个可以抵十个圣马洛海盗博物馆。
就像,读一本《战争与和平》,时间比读十本《边城》都多吧……

然后慢慢地,开始多少明白了:
人毕竟不是机器。
人可以用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来勒令自己提升自我,但那不是生活。
于是,开始试图不在每一个瞬间都达到自己的满速度。人知道大概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就好。
慢慢知道了,不能用价格去衡量一切。许多时候,个体的感受细腻周至,比数字更重要。
心里自己有杆秤了,都不需要琢磨,自成规矩,自有方圆。不必要揪着数字不放了。

从不在意数字,到看什么都是数字,到重新不在意,这个过程中,人多少可以变成了一个,对自己掌控自如的人。

所谓掌控自如,不一定是了如指掌,而是,知道什么时候对自己紧一点,什么时候对自己松一点。知道了自己的极限,也接受了这一切。
这就是你自己的生活。

当然,如果是没那么在意的数字,就记着也无所谓,只是别用来绑缚自己就行。
数字毕竟只是记录,怕自己遗忘。
真到了束缚自己,就没意思了。

数字是方便人生活才存在的,人生不是为了数字跑的——想明白这个,人多少会开心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0041/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