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塞冬:倪光南说华为估值 1.3 万亿刀,这个夸张了。
也有很多人认为,华为顶多值 2 千亿美元,参照物可以选苹果或者三星电子,具体逻辑如下:
1、华为今年营收大概是三星电子的 60% 左右,净利润率 8%+,比三星电子的 9%+ 略低,且三星电子占据全球电子产业链顶端,大量高端零部件自产乃至垄断。三星电子现在市值也就 3000 亿美元,华为顶了天 2000 亿。
2、作为消费电子老大哥,苹果市盈率 20,华为今年净利润 100 亿美元出头,按 20 市盈率算下来也是 2000 亿。
这种计算方式看似没毛病,但其实有问题,华为的估值逻辑并非如此,2000 亿美元是低估。
一步步拆解:
“净利润率” 对不同企业是不同的概念,华为在这方面更类似亚马逊(财务操作上像,不是指业务像),这两家公司都有点 “净利润率自由” 的意思。
去年华为的销售毛利率是 38.6%,苹果和三星今年也差不多(35-40%),小米去年是 8%+。
近 40% 的毛利率,扣除基本行政开支,意味这家公司有大量可支配资源,这些资源的目的主要有两个:1、维持和提升未来发展可能性,主要是研发 + 营销费用 2、分配给股东。
所谓 “净利润率自由 “,是指亚马逊和华为让大家主动或者被动地相信,他们可以尽量多地把资源投入到 1,以换取更大的未来,比当下分配的效用更高。
举个栗子,亚马逊在推智能音响时,几个月内扩张了上万员工,使得其智能音响” 技能数 “两倍数量级于竞争对手。很暴力地将整个产业从无到有做起来并让那些轻资产、少员工的竞争对手追不上。
亚马逊去年研发支出 288 亿刀,全球第一,比第二名谷歌多 35%,今年最新一季达到 92 亿,同比增长 28.5%。照这样发展下去,亚马逊明年研发支出能达到 500 亿美元。
亚马逊经过漫长时间的自我证明,让大家逐渐认可其对未来铺路的能力,“净利率” 就不再是大家最关注的东西,市盈率达到七八十倍。
华为去年研发支出 153 亿刀,占营收 14.1%,亚马逊的比例是 12.4%。
三星电子去年 R&D 150 亿刀,占营收 7.1%,苹果 140 多亿,5.3%。华为去年营收是三星电子的一半,苹果的 1/3 多点,但研发支出更高。
三星电子在最高峰时,凭借其对最高工艺存储芯片和显示面板的准垄断,能达到单季净利润超百亿美元,秒硅谷顶尖互联网企业,而市值却远不如。
因为大家都能看得出,这是一个发展上限被锁死下、资本回报早晚会趋向于社会融资成本(甚至低于)的东亚内卷游戏。京东方、华星光电、长江存储每落成一条生产线,绞索就收紧一些 —— 今年三星电子净利润率 50%+ 下滑,LG 电子净利润率仅 2%。
而华为的路线是 —— 自研能构建从云到端生态的核心骨架(如图),同时将重资产任务交给供应链伙伴。
本质上是在寻求东亚产业天花板的突破。
三星也是极具进取心的企业:
有自研手机操作系统(几年前我还买过)
有自研 SoC(在高竞争度市场不用)
甚至自研 CPU 核心架构(最近刚解散)
但如果说 3-5 年后,全球 10-20% 的手机出货会搭载一个新操作系统、一个新 CPU/GPU 内核架构,大家相信这个选手会是三星还是华为?
2019 上半年,博通、高通、德仪、英伟达、联发科,营收全是负增长(图 2),而海思则保持 25% 的高速增长。
海思营收 2019 年超过联发科(去年已经很逼近,联发科持续负增长),2021 年超越高通芯片设计部门(去年是一半,海思 20-30% 年增长,高通负增长,高通如今市值 1 千亿美元),是大概率事件。
云计算方面参考图 3,全球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传统和云)厂商排名变化,华为在 3 年时间里从 20 多名提升到 11 名(紧挨着阿里和谷歌)。比阿里更进一步的是,华为在云端服务器芯片上的长期投入和可观进展(当然阿里也在布局)。
综上,华为在造一个大部分人都越来越相信的梦,从云到端,从基础层到应用层,逐步挑战产业链最顶端,和硅谷刚正面。
3-5 年后,成为全球服务器基础设施和云服务的头部玩家,成为全球纯芯片设计公司的第一名,成为全球手机出货第一(半年内大概率),且很大一部分搭载自主操作系统、自主 SoC、自主处理器架构,对互联网服务厂商具有很强的流量分配权。
这样的布局,2000 亿美元一定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