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多大学都能看到 “逸夫楼”,这些都是邵逸夫家族捐建的,据统计总共接近 3 万座。邵逸夫的英文名叫 Run Run Shaw,邵跑跑?是不是很可爱。
邵氏兄弟当初为了中国的影视业,甘愿放弃律师、银行家、会计师等职业,冒险投入电影界。那是 50 多年前,当初电影业还不向现在那样是赚钱行业。但为了他们的梦想,他和他的哥哥拿着邵氏出品的电影胶片,“跑” 遍了东南亚的穷乡僻壤,才为邵氏冲出了一片天地。所以就有传言说这是邵逸夫英文名的来历,因为 “Run Run” 有跑腿的意思,这的确可以算是他早期创业的生动写照了。
不过根据黄霑引述邵逸夫的解释,他的英文名其实是参照他的原名 “仁楞” 的国语发音拼成,就是 “Run Run”。因其早年在上海滩创业,准确地说应是上海话 “仁楞” 的谐音。
另外,邵逸夫虽给自己取名 “逸夫”,但是,其横贯世纪的一生似乎总在扮演拓荒者的角色,勤勉而努力,可谓纵有逸致却无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