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走了 8 年,终于走到了 IPO 的门口。
按照小米在招股书中的说法,“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接下来的问题是,一家这样的公司究竟该怎样定价?小米到底值多少钱?
通常,人们会在公开市场上寻找一个参照物,并把参照物作为一个估值模型来为一家私有公司估值。不同的人找到的是不同的参照物,最终形成的估值也就大相径庭,最高的估到 2000 亿美元,低的不到 500 亿美元。
比如拿小米跟 Apple 相比,Apple 的市盈率不到 20 倍,按小米 2017 年调整后的利润 53.61 亿元计算,小米的市值只有 150 多亿美元。拿小米跟腾讯、阿里这样的成熟的互联网公司比,小米的市值也不过 400 亿美元。如果和同样追求低利润的 Amazon 比呢?那小米就值 2100 亿美元。
但是,这些估值方法都有问题。世界上没有两家一样的公司,参照一家公司给另一家公司估值,基本上都是不靠谱的。
Apple 是一家极其成熟稳定的公司,近万亿美元的市值已经证明了它对股东的价值贡献。在 Apple 今年第一季度 611 亿美元的净营收中,Apple 三大件 iPhone、iPad 和 Mac 贡献了 480 亿美元,占比 79%,包括 App Store 在内的服务业务收入 91 亿美元,占比 15%。Apple 一季度整体净利润率高达 22.6%。
根据调研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17 年三季度,Apple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润份额相较一年前大幅下滑,但它仍然拿走了这个行业 60% 的利润。Apple 是一家主要依靠独特的硬件产品赚钱的公司,这个概括离真相应该不会太远。
2017 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利润份额
再看看小米。根据小米的招股书,小米 2017 年来自智能手机业务的收入为 805.63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 70.3%。来自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营收为 234.47 亿元,占比为 20.5%;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为 98.96 亿元,占比为 8.6%。这样看来,小米也是一家主要靠硬件支撑的公司,硬件收入的占比甚至比 Apple 还要高。但是,别忘了雷军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 5% 的承诺,这就是说,小米现在不会,未来也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主要依靠硬件产品赚钱的公司。
同样是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数据,2017 年三季度,Apple 从每一部售出的手机上赚取的利润是 151 美元,OPPO 和 vivo 都能赚十几美元,小米只有区区 2 美元。
很明显,小米压根没想也不可能成为一家 Apple 那样的硬件公司,它甘于硬件业务的低毛利,甚至以此作为开拓市场、碾压对手的锐利武器。所以,把小米和 Apple 做对比是极其不靠谱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小米模式是为终结 Apple 那样的高毛利模式而生的。
那么,把小米跟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是否靠谱?
小米自己很希望外界把它当成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服务为小米带来了 8.6% 的营收,却贡献了 39.3% 的毛利润(手机以 70.3% 的营收占比贡献了 46.8% 的毛利润)。而且自 2015 年以来,小米互联网服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74.79%,要不了多久互联网服务的利润贡献将超越智能手机的利润贡献。
小米确实应该被看作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可是直接拿它跟腾讯、阿里比,我认为同样不靠谱,今天的腾讯和阿里都太庞大了,它们都越来越难以继续保持过去那种超常规的增长速度。用稳定增长的互联网巨头的市盈率,去类比刚刚起步的小米的市盈率,能靠谱才怪。如果一定要比,那也应该是跟 10 年前的腾讯、10 年前的阿里相比才对。
2008 年,腾讯 9 岁,跟刚过完 8 岁生日的小米年龄大致相当。那一年,腾讯全年收入 72 亿元,小米 2017 年来自互联网业务的营收为 99 亿元,收入规模也大致相当。2008 年,腾讯的市值 100 亿美元,如今市值 4600 亿美元;2008 年,腾讯市盈率最高为 80 倍,多数时候在 40 几倍。回头看,40 倍、80 倍的市盈率显然太低了。
2018 年 3 月,小米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时间是大约 4.5 小时,每个用户带来的平均互联网收入从 2015 年的 28.9 元增长到 2017 年的 57.9 元。如果把小米的硬件看作是互联网服务的一种获客手段,和如今动辄上百元甚至几百元一个有效用户的获客成本相比,小米获客不但没有成本,反而是赚钱的。这也是小米和一家纯互联网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用寻常的眼光去看它,无论如何都看不懂。
Amazon 也是一家常常让人看不懂的不寻常的公司。一开始大家说它是网上书店,后来发现它什么都卖,好吧,那它就是个线上沃尔玛;可是,它又把仓储、物流和计算能力都变成了可以售卖的资源,看来它实际上是一家软件公司;然而,它还做了电子书阅读器 Kindle,做了平板电脑和电视机,做了智能音箱 Echo,可是没人会把它当硬件公司看待;它还自制电影和电视剧。这家公司在全世界有 56 万名员工,可它并不是富士康那样的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企业,那么我们该怎样定义 Amazon?
Amazon 的企业愿景是成为 “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客户想买什么,就给他们提供什么;客户想要低价,就给他们低价。20 多年来,它无数次被媒体质疑,被投资者看衰,它都挺过来了,并且让媒体和投资者最终折服于它的理念。如今,这家利润极低,不怎么赚钱的公司,成了仅次于 Apple 的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就连美国总统在 Twitter 上攻击它、威胁它,都完全影响不了它。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好的企业一定有好的利润,可是,市值排名第二的 Amazon 的年利润却低于市值排名第 426 位的西南航空公司,Amazon 成功地改变了关于好企业的认知。
如果一定要给小米找一个参照物,我希望这个参照物是 Amazon。不一定有 Amazon 那么高的市盈率,起码像 Amazon 一样固执己见,特立独行。至于小米到底值多少钱,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那些用钞票投票的投资者说了才算。
著名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短期来看,股市是一个投票机;长远来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祝愿小米经得住股市长期的称重,对得住那些投票给它的投资者。
来源:keso 怎么看 WeChat ID:keso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