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现实中的 “毒枭之王” 有多嚣张?

现实中的 “毒枭之王” 有多嚣张?

巴勃罗・埃斯科瓦尔,哥伦比亚头号毒枭
拉丁美洲史上最强大犯罪组织的头目

上世纪八十年代,巴勃罗操控着最为庞大的毒品王国,开展遍布全球的犯罪活动。他身价数十亿美金,名下豪宅、飞机、私人动物园应有尽有,甚至还拥有私人军队。在他的血腥手腕下,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其中不乏哥伦比亚政府高官。


巴勃罗的庄园和动物园

初生牛犊

1949 年 12 月 1 日,巴勃罗出生于哥伦比亚麦德林市郊的一个穷人家庭,年少的他怀揣雄心壮志,常再亲友面前大言不惭地宣布将来想当国家总统。

他以街头犯罪起家,起初偷墓碑。喷砂将墓主人的名字抹去后,再转手倒卖,后来升级为偷盗汽车。直到七十年代,嗅觉灵敏的他发现,可卡因 —— 这种一本万利的新式毒品 —— 才是通往财富和权力之路的最好选择。


被警方缴获的美金和可卡因

初露锋芒

1975 年,一个名叫法比奥的麦德林毒枭被谋杀,坊间传闻是巴勃罗干的。接着巴勃罗出面接手了法比奥组织,并将其规模扩大,随后不久,他就将麦德林所有的犯罪团伙招致麾下,建立了臭名昭著的麦德林集团。

臭名昭著的麦德林集团

巴勃罗的生意越做越大,据维基百科,巅峰时期,走私到美国 80% 的可卡因都出自巴勃罗之手,麦德林集团每天收入 70,000,000 美元。到了 1982 年,巴勃罗甚至还当选了哥伦比亚国会议员,凭其经济实力、犯罪能力和政治权力,所有人都认为,巴勃罗的总统之路,已然铺平了。

巴勃罗在竞选议员

巴勃罗在哥伦比亚议会

私人生活

1976 年,时年 27 岁的巴勃罗娶了 15 岁的玛利亚・维多利亚・埃诺・维列霍(Maria Victoria Henao Vellejo),育有两个子女,儿子胡安・巴勃罗(Juan Pablo)和女儿曼努埃拉(Manuela)。

巴勃罗一家(他的妻儿如今依旧活的逍遥)

巴勃罗带儿子在白宫前留影

巴勃罗的婚外私生活也是出了名的,他喜欢未成年少女。维吉尼亚・瓦列霍 —— 巴勃罗众多女友之一,是哥伦比亚著名电视台主持人。


维吉尼亚・瓦列霍

麦德林的罗宾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巴勃罗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福布斯》杂志将其列为世界第七富豪,身价据报道 25 亿美元。

作为一个杰出的罪犯,巴勃罗知道如果家乡麦德林人民都喜欢他的话,那他就会更安全。因此,他花费数百万建学校、体育馆、教堂,也为麦德林贫民建公寓。甚至还买下了一支足球俱乐部。

他的这一策略奏效了:巴勃罗逐渐为人民所爱戴,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干了大事之后回报社会的自己人,是个劫富济贫的 “罗宾汉”。

“银或铅”

但巴勃罗的无情也是出了名的。随着他的崛起,来自政客、法官和警察的反对声音也与日俱增。对付权贵,巴勃罗自有一套。他称之为 “银或铅”,即 “乖乖收钱或吃枪子儿”。通常情况下,如果有人阻挠,他会先出钱贿赂,如果送钱行不通的话,他就派出杀手。

从 1984 年起,埃斯科瓦尔贩毒集团的暗杀行动进一步 “升级”。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新任司法部长拉腊。就是这位正直的司法部长,在 1983 年揭露出身为议员的巴勃罗是麦德林贩毒集团的第一号头目,使得巴勃罗断送了自己的从政之路。

1984 年 4 月 30 号,拉腊驱车回家时,被一名骑摩托的持枪暴徒打死了。

犯罪历程

巴勃罗是有史以来最嚣张的毒枭。逮捕他的警察,不出 3 天就被人射杀;审判他的法官,妻子被轮奸后,沾满精液的乳罩和内裤被寄到法官办公室;通缉他的哥伦比亚总检察长,被他反过来悬赏 1 亿美元捉拿,最后横尸街头。直到后来,哥国总检察长的位置甚至成为烫手山芋,没有人敢于担任。

哥伦比亚军队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试图夺回司法部大楼

1985 年 4 月 19 日,巴勃罗资助哥伦比亚左翼游击队,占领了哥伦比亚司法部大楼,烧毁了大量的犯罪证据,并杀死了一半的法官。1987 年 11 月 27 日,为了炸死反对他的政客,巴勃罗的手下在哥伦比亚航空 203 次航班上引燃一枚炸弹,造成 110 人遇害,然而目标根本没有登机。

被炸毁的航班

据哥伦比亚官方统计,从 1981 年到 1991 年的十年间,哥伦比亚已有 2 万多人死于毒贩之手,包括 1 位总统候选人、2 名部长级官员、25 名记者、157 名法官和 3500 名缉毒警察。 仅 1989 年至 1990 年的两年间,巴勃罗直接策划的爆炸事件就高达 300 起。巴勃罗集团的暴力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南美之最。

引渡条约

巴勃罗首次与法律严重交锋是在 1976 年,当时他和同伙刚从厄瓜多尔运完毒品回来,就在麦德林被捕。于是他下令刺杀了逮捕他的官员,烧了罪证和卷宗,这个案件就不了了之了。

早年的被捕照片

哥伦比亚政府有心无力,军警根本抓不到富可敌国、狡兔三窟又受到穷人保护的巴勃罗。但美国政府也想要制裁巴勃罗,他们出钱出枪武装哥伦比亚军警,并多次成功突袭巴勃罗的老巢。

巴勃罗势力壮大期间,前中情局长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他极力推动打击南美毒贩

两国政府还达成了引渡条约,正是这个条约令哥伦比亚的毒贩们后背发凉,他们 “宁愿死在哥伦比亚,也不要去蹲美国监狱”,因此巴勃罗不得不动用一切权力和手段,防止被引渡。

“大教堂”

1991 年,为了避免被引渡,巴勃罗向哥伦比亚政府自首,服刑五年。但条件是,得由巴勃罗自己建监狱,也不能让他被美国或其他国家引渡。

那坐叫作 “大教堂” 的监狱,有瀑布、足球场、酒吧,还有按摩浴缸。他在监狱里仍然经营着他的毒品帝国,通过电话下达命令。监狱里也只有他一名 “犯人”。

今日,“大教堂” 已成为一片废墟,早被那些试图寻找巴勃罗的战利品和遗产的人破坏得一干二净。

穷途末路

监狱形同虚设,巴勃罗在监狱里照旧经营着毒品王国,这事儿人尽皆知。但是在 1992 年 7 月份,外界流传巴勃罗在监狱里虐杀一些不忠的手下。于是哥伦比亚政府也看不下去了,计划把巴勃罗转到普通监狱。

由于担心被引渡到美国,巴勃罗越狱潜逃。接着哥伦比亚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总共有两股组织在搜捕他:一是 “搜捕队”,由美国负责训练的特种军警小组;二是巴勃罗主要竞争对手卡利集团资助的所谓 “巴勃罗受害者联盟”,卡利集团得知巴勃罗失势,想要趁机剿灭麦德林集团,然后坐大自己。(事实上卡利集团也确实成为了下一个哥伦比亚大毒瘤,但这是后话。)

被 “巴勃罗受害者联盟” 干掉的巴勃罗手下

毒枭伏法

巴勃罗的手下一个个被干掉,毒品帝国土崩瓦解,他也一直在流窜逃亡,据说他曾烧掉数百万美钞,只为给自己的女儿取暖。直到 1993 年 12 月 2 日,巴勃罗和儿子通电话时终于被警方成功定位,搜索队迅速展开行动,在枪林弹雨中击毙了这一代毒王。

但巴勃罗仍然以救世主的身份活在麦德林贫苦人民的心中,每逢忌日都有数千民众自发追悼,他也被数不清的书籍、电影、网站引以为主题。时至今日,拉美大小毒贩依旧层出不穷,但再也没有人能够复制出巴勃罗的庞大帝国。

2015 年,以巴勃罗为原型的美剧《毒枭》开播,好评率接近百分之百。

热门美剧《毒枭》

全世界观众在惊叹编剧脑洞之余惊讶的发现,剧中的一切,竟都真实发生过……

来源:男人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229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