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Lightning 和 USB Type-C 设计上各有什么优劣?

Lightning 和 USB Type-C 设计上各有什么优劣?

关于 USB TYPE C(苹果内部称之为 E85),八卦一下这颗连接器的前因后果,只谈事实不做价值评价。

1. 2012 年,苹果发布 iPhone 的同时发布了 lightning 接口,与此同时按照惯例,相关研发团队开始着手设计下一代的产品接口,相对于 lightning (E75), 内部称新的接口为 E85,也既是后来的 USB type C.

2. 苹果当时的数据接口主要是用于 iPhone/iPad 上的 lightning 跟用于 mac 上的 thunderbolt。新一代接口的首要目的是同时替代二者。lightning 的缺点是由于 pin 脚数量有限和 MIM 工艺导致的电磁屏蔽问题,不支持高速传输,同时也不支持大电流的充电(不能用于电脑充电)。thounderbolt 速度够快,但是不支持正反两面盲插,体积偏大,且同样不支持电脑充电。

3. 因此,对于新接口的设计要求是:1. 支持包含 HDMI 在内的高速传输(5gb/s)2. 支持大电流充电,可以直接用作 Mac 的充电器;3. 支持正反面盲插。4. 体积尽可能的小。

4. 后来又增加了一条设计需求:将连接器的舌片端放在系统端,弹簧 pin 端放在线材一端,这主要是为未来的手机防水设计而追加提出的,同时对于屏蔽电磁信号也有帮助。

5. 新接口开发了近两年,于 2013 年底基本完成,其中艰辛不足与外人道。新接口的开发目标是与 New Macbook 同时上市。

6. 但原来将新的接口用于 iPhone/iPad 的想法却落空了,反对恰恰来自于苹果自已。新接口相对于 lightning 更大一些,但更致命的远没有 Lightning 的设计美观简洁。据说研发团队把这个接口拿给 Johnnason 看,并建议将其用在 iphone 上的时候,johny 拿出一条 lightning,斩钉截铁的讲:今年的 iphone 用 lightning,明年的 iphone 也用 lightning。

7. 由于相对于电脑,手机没有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同时也不迫切需要大电流充电,因此新接口普及到手机的计划暂时搁浅。

关于苹果的新一代接口如何成为 USB Type C:

1. USB 是一个行业协会的标准。USB 协会拥有众多的会员组织,这些会员分成两个层别,包括微软,因特尔,惠普在内的 7 个成员称之为 Board members,他们拥有每一代新 USB 标准的投票权,类似于 z z 局常委,其他的包括富士康三星华为在内的行业参与者则是该行业标准的执行者。

2. 惠普因为收购了康柏,独自占据两票,google 收购了摩托后,主动放弃了摩托的投票权地位。。因此目前拥有投票权的 USB 协会常委只有五个(六票),董事会有一个椅子空缺。

3. 苹果是 USB 协会的普通会员,接受 USB 协会的认证,但没有表决权。USB 协会一直希望苹果能填补空缺的那个常委席位。一方面由于苹果与 USB 标准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一方面则由于苹果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份额,如果能与现有的 USB 标准统一,极大有利于 USB 的普及。其动机类似于欧盟希望拉英国入伙。

4. 虽然大家普遍件觉得苹果讨厌 USB,但其实苹果的 iMac G3 是历史上第一个采用 USB 接口的电脑,用其替代广泛使用的 PS2 和串口,在当时一个大胆的创新,对于推广 USB 标准十分关键。但苹果并不愿意接受 USB 协会的邀请:参与制定规则固然有诱惑力,但是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成为 USB 协会规则的制定者同时也意味着,一旦协会通过了苹果不喜欢的接口标准,苹果也不得不执行。这一点苹果无法接受,其动机类似于英国要脱欧。

5. 2014 年中旬,USB 协会常委们开会讨论下一代的 USB 标准,当时的 USB 同样面临着数据传输慢,体积大,无法正反插接的问题。各个常委拿出自家设计的接口标准进行讨论。微软跟 google 表现积极,各自拿出了自己的方案。

6. 很多人认为苹果为自己的产品设置独特的接口标准,目的是人为制造技术壁垒,搭建封闭环境,其实是一个误解。苹果研发的初衷是产品效能第一,反应在连接器上,用火线代替 USB 1.0 是因为嫌 USB 1.0 太慢,用 thounderbolt 取代 USB 2.0, 是因为嫌 USB 2.0 太慢。用 lightning 而不用 Micro USB 是嫌后者太丑且不能正反插拔。苹果固然不愿意使用市场上相对落后但成本低廉的通用标准,但也希望自家的标准能被市场使用。(有利于 IOS 设备的推广)

7. 苹果的这一态度反应在新一代接口上,就是希望整个电子市场能够采用自己设计的新一代接口, 又不愿接受协会义务的约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苹果希望自己在不加入 USB 协会的前提下,令自己研发的接口成为 USB 协会的标准接口。

8. 苹果亲自出面显然无法达到这个目的,第一,苹果不是协会的 developer,没有资格提交自己的方案,第二,协会中大部分有表决权的成员是苹果的直接竞争对手(微软,google,惠普,三星等手机/电脑制造商),如果它们知道某个方案是苹果的成熟设计,并打算用在自己啊下一代产品上的时候,一定会竭力反对,方案不可能通过。

9. 苹果采用了曲线的策略,六大常委中的因特尔与苹果有着不错的合作的关系,没有直接的产品竞争,因此苹果将 E85 交给了因特尔,由 intel 以自身的名义在 USB 协会上提交此方案。

10. 在 Intel 的掩护下,由于苹果的方案成熟,先进,却颇为美观,因此迅速成为 USB 协会下一代标准的热门人选,尤其是 Google,他们在看到这个方案以后,马上痛快的放弃自己的提案,转而支持这颗接口。

11. 顺便说一句,google 参加 USB 协会讨论的几位工程师,都是前苹果员工,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后来得知此方案的原创者不是 Intel 而是苹果后,他们还特意打来电话祝贺。

12. 经过 USB 协会的讨论通过,于 2014 年末正式发布 USB TYPE C 标准,也就是完全采用了苹果的新接口设计。第二年初苹果发布 New Macbook,是最早采用此标准的电子产品之一。其实即使 E85 没有成为 USB C 标准,它也会以一个新的名字出现在 macbook 上。

13. 苹果内部将新接口被推广成为 USB 接口视为一次振奋人心的胜利。一方面苹果与安卓/windows 的接口壁垒以苹果希望的方式发破,一方面在最早开发新接口的过程中,苹果抢先一步注册了大量工艺,设计相关的专利,有利于在接口普及的基础上仍然拥有技术领先的优势。

补充:

usb c 的硬件设计来自苹果算是业界都知道的事情。最大证据,就是 New Macbook 是 usb c 发布以后,第一款采用此接口技术完善功能的电子产品。

以 New Macbook 的工程难度和时间跨度,显然不可能等 usb 协会发布以后(2014 年 8 月左右),才将其加入设计中来(new macbook2015 年初发布)。另一方面,以苹果的文化,也不可能主动去迎合 USB 协会的新标准。(除非本来就是自己的设计)

当人肯定有一票人马上跳出来说,最早采用 usb c 的产品不是 new macbook,而是诺基亚的 N1(比 macbook 早了两个月)。

但是请注意,诺基亚 N1 是个平板电脑,他的硬件设计根本不支持 usb c 接口的高速传输,电源管理系统也不支持接口的大电流充电。usb c 因为可以向前兼容,因此 N1 上的这个接口其实只是顶着 USB C 的名字,做着老式 micro usb 的事情。 这个事情归根结底,是诺基亚作为协会成员,在确认 USB C 将会成为新行业标准的前提下,临时修改了 N1 的接口设计,抢先一步争夺首发的名誉。

反观 New Macbook,充分发挥 USB C 的特点,支持高速传输,支持 HDMI,兼容 thounderbolt,支持大功率充电,连一大票转接头也都早早设计好一通推出。从这个角度上讲 New Macbook 才是 usb c 强大功能的第一个体现者(可惜上面只安排了一个)。

再度补充:

本来以为苹果与 USB C 的关系属于业内公知的事情,没想到在知乎聊了一些老黄历居然引起了这么大争议。有些支持答主的人还遭到了恶言攻击,只好补充几句表明态度:

1. 关于 USB C 与苹果的关系,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 12,13 年间 E85 与 New Macbook 的设计图档,这种东西是不可能通过私下通道公布的。所以大家质疑答主没证据进而怀疑可信程度也不算错。

2. 有其他答案提出答主信息来源于某外国博客,那个博客上的消息以及后面对其的所谓辟谣答主之前没听说过。不过大致读下来,应该是那个博主通过苹果内部的朋友得知 USB C 是苹果的设计,将其发表在博客上,但是具体细节并不清楚。但那个对应的辟谣文只有质疑博主的说法而已。读下来只有态度没有证据,不好意思打不到楼主的脸。

3. 其实事情过程很简单:

苹果开发了一款接口,准备用于自家的 mac (最初也包括 iphone/pad)产品上,因为 new macbook 是跟 intel 的芯片集成的,所以 intel 自然也参与到这一接口的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中,但两者的关系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至于接口的物理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开发,完全由苹果完成。因此说新接口是苹果的设计并不为过。不管新设计有没有成为 USB C,NMB 都会使用这一接口。

USB 协会在同一时期也准备推出新一代的接口设计,设计要求也无非是更快更小更高效更好用,因此不管苹果有没有设计出 E85, USB 家族都会有一款 USB C。(当然接口形式不会一样。)

在这中间,苹果通过 Intel 将自己的方案推送给 USB 协会,如果能成功当然对苹果最有利,即使不成,USB C 用的是别家的设计,也并不妨碍苹果的新接口以新的 lightning 或 thouderbolt 的方式推出。

4.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 new macbook 本身,这款笔记本如果没有 USB C,根本就无法存在。它的侧边太窄,只能放一个小尺寸的接口,这个接口要兼顾充电,hdmi,高速数据传输。放眼市场上所有的接口,除了 USB C,没有别的选择。NMB 的研发周期超过 18 个月,其接口在 13 年中期就已经确定好了。苹果总不可能在 proto 阶段拿没有接口的样机验证设计吧。

5. USB TYPE C 附录里那份名单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很多人质疑答主的论据之一就是里面苹果只有 18 个人,占了总数不到十分之一。

USB 接口的规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硬件跟软件上有着不同的层次,因此从苹果的 E85 到行业规范 USB C 中间增加了很多验证和标准化工作,很多标准甚至伤害了苹果的利益。但是请注意,参与人数不能和贡献成正比。

定义一个产品很容易,我想要它又快,又小,又防水,又防 ESD,能正反插,可以充电,可靠性好,成本低廉,接口表面的金属罩还要做成一体不能挖洞,等等等等。但是把这个概念真实做出来就是另一个事情了。坦白的讲,没有苹果 PD 和工艺设计工程师的努力,现在的 USB type C 不可能出现。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45265/answer/121903399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201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